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學生在記憶的黃金時段,學習、積累一些古詩,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在一個學期有限的幾節(jié)古詩教學課中,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古詩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尋找每首古詩的最佳教學切入點,努力營造教學的良好氛圍,是十分有效的。

切入點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小學生對故事比較感興趣,如果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導入,那就能為整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贈汪倫》這首古詩前,曾設想了好幾個導入方法,但都因為沒有一點新意,而被逐一否定了。后來經(jīng)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了一個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故事——汪倫和李白如何會成為好朋友的?就從這段佳話入手,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想聽嗎?

生:想!

師:據(jù)說在唐代,有一個叫汪倫的安徽人。他很有才華,不喜歡做官,但對李白的詩卻十分喜愛。有一天,他得知李白要來安徽,特別想請李白到家住一段時間,但是又不知道怎樣才能請到李白。后來,他想出了一個妙計,寫了一封信給李白。上面寫著:“太白先生:這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不妨擇日光臨寒舍共賞桃花,共謀一醉?!?/p>

講到這里,我戛然而止,拋出一題: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愛旅游、愛飲酒的李白,看到“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你會怎么想?

生:我一定會和好朋友一起天天飲酒做詩。

生:我一定會一邊賞花,一邊飲酒,樂不思蜀。

師:那事實是這樣的嗎?請看:(出示以下內(nèi)容)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八個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這樣的地方?便應邀來到汪倫家。來到后,李白方知“上當受騙”:原來“十里桃花”是十里外的桃花潭,“萬家酒店”是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但李白被汪倫的一片誠心感動了,最終成了好朋友。分別時,李白被汪倫的一番深情厚誼感動,情不自禁地作詩一首,留下了千古絕唱《贈汪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這個故事的引入,不光巧妙地導入了詩題,而且還拓展了文本,加深了學生對詩意的理解。

切入點二:抓住異同、展開教學

在一次送教下鄉(xiāng)的活動中,我選的教學內(nèi)容是李白詩兩首——《贈汪倫》和《送孟浩然之廣陵》。在一開始的教案設計中,我選擇了教一首,自學一首的模式。但在試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樣設計,激不起學生的興趣。根據(jù)實際情況,我調(diào)整了教學思路,我重點抓住了這兩首詩的異同點展開教學。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學生思維敏捷,情緒高漲,努力尋找著這兩首古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于是,作者相同,題材相同,表達的情感相同;表達方式不同,送別的地點不同……學生的頭腦被這看似簡單,其實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活了。于是,一束束思維的火花噴薄而出,學生一次次深層次的有效思維得以呈現(xiàn)。最后,我是這樣小結(jié):同學們,你們學得真棒!相信隨著你們年齡的增大,年級的升高,你們定能找出這兩首古詩更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富有啟發(fā)性的導語,其實也是在告訴學生“溫故而知新”、“終身學習”的道理。

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因設計的巧妙而激活了課堂;同樣的課堂,因我們的匠心獨運而精彩紛呈。

切入點三:關(guān)注體驗、領(lǐng)悟詩情

為什么今天的語文教學特別關(guān)注體驗?因為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那種內(nèi)在的知、情、意、行的親歷在教學中的驗證,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為了讓學生體驗李白送別好朋友孟浩然那份依依惜別的感情時,我采用了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的方法。我問:你遇到或見到過哪些類似的送別場面?那時,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地說。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一步理解了詩人的那份情感。此時此刻,詩人的情、學生的情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真正達到了教材與學生的最佳整合。

小學古詩教學除了引領(lǐng)學生誦讀、積累一些古詩外,還肩負著對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培養(yǎng),可謂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努力尋找古詩教學的最佳切入點,學生吟誦古詩才不會顯得枯燥乏味,古詩教學這朵奇葩才會綻放出更加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