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厭百回改”——淺談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培養(yǎng)
作者:陜西省鎮(zhèn)安縣永樂鎮(zhèn)中心校 熊賢英
發(fā)布時間:2012-09-03 14:45: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的之一,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在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修改文章的習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為了把這一目標落到實處,在重視作文教學的同時,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習慣,力求通過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來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習作不可能一次就寫得盡善盡美,需要反復修改,讓學生樹立“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觀念,并養(yǎng)成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對于修改,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我們應當有個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內(nèi)的事?!?/p>
其次,對于小學生,教師要出示范例,讓學生學習模仿。這種評改以教師為主要參與者,學生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修改。學生初學修改作文,必須有個模仿學習的過程,在明確了修改目標后,我把學生的作文抄在幻燈片上,借助投影,學習用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進行修改示范,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整個修改過程,看懂每個修改符號的意思。讓學生懂得修改習作時要邊讀原文邊修改。發(fā)現(xiàn)寫錯的字、用得不準確的詞語、不通順或前后意思不連貫的句子以及用錯的標點符號,都要修改,如課本中《小花貓》一文中的“他”應該為“它”;“姑姑要我自己打開看看,啊......”就是前后句子意思不連貫等等。順序不合理的句子要加以調(diào)整,如寫小花貓胡子的那一句。多余的詞句要刪去,如“以后”、“把爪子”等。寫作時會遺漏某個方面的內(nèi)容,修改時應在適當?shù)牡胤教砩先ィ?jīng)反復修改后的習作要重新謄寫。通過示范修改,指導學生了解習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使他們在今后的改文中有章可循。
再之,相互評改,取長補短。面對全班學生,他們的習作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指導修改習作時要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例如選一篇中等水平的習作打印發(fā)給人手一份,提出適當?shù)男薷囊?,然后人人動手修改。老師再對修改的情況進行評講,對改得好的及時給予鼓勵,并隨機指導如何修改。或者利用電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習作打到屏幕上,請全班學生根據(jù)本次習作要求,各抒己見,進行口頭修改。評議比修改又深化了一層,難度也更大,但評議是互相修改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教學中我常采取四個同學一組,學生學習水平均勻分布。小組成員在看完自己組的幾篇作文后,都要說說某一個同學的作文好在哪里,評評某一個同學的作文不夠好,哪里還應該修改。作文基礎好的同學評評某同學的作文在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如何,使同組的同學得到教育,受到啟發(fā)。作文基礎差的同學也學著評評某個同學哪個句子表達好,哪個標點用得不對。在評改過程中,我還常常舉行作文朗讀比賽,讓學生自己打分或請同學打分,談談為什么得這個分數(shù);組織學生進行組內(nèi)交流評價;在班內(nèi)舉行習作展覽,讓學生閱讀自己的,欣賞他人的習作;在班內(nèi)建立“學生習作園地”,學生只要自己認為好的文章,抄寫端正,在學生園地中張貼,接受全班同學的評價。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恰當?shù)丶右孕〗Y,融批改講評于一體,講評中有指導,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評改活動,與學生一起發(fā)現(xiàn),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學生思維活躍,討論熱烈,在七嘴八舌的爭論中,作文水平,修改水平都會得到提高。
最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并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與步驟?!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修改方法有四:一是指讀改字詞,即指著文章一句句地讀,可以發(fā)現(xiàn)錯別字、意思重復等明顯的錯誤,并及時加以修改。二是朗讀改語病,如有拗口和連接不暢的地方,必定有毛病,要及時查出原因,動筆修改。三是默讀改篇,即先從整體入手,看看選材是否符合題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內(nèi)容是否具體,結構是否完整,然后根據(jù)問題,進行充實、調(diào)整、刪減、修改。四是品讀求提高,對水平相當高的學生可以提出更進一步要求,即對自己的習作在選材準確、內(nèi)容具體、語句通暢的基礎上,通過自我品讀,在遣詞造句方面再下一番工夫。如果讓學生養(yǎng)成每篇作文都進行三次甚至更多次修改的好習慣,學生對習作的認識就能逐步加深,寫作的興趣和能力也會逐步得到提高。
總之,學會修改習作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習慣。學會修改習作,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好習慣,對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和語文能力有很大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