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弊哌M“對話”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喜歡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樣的形勢下,提高閱讀質量就成了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也就更有必要加強初中閱讀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以及結合本人平時教學實踐研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閱讀教學: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怎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首先必須讓學生對科任教師產生心理的認可。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注意用誠懇的語言來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把教材里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道理具體化,繪聲繪色地描繪都可以感染學生,使他們愉快、動情、著迷。同時,教師講課時語言表達要準確、中肯、規(guī)范、合乎語法,既不能廢話連篇,模棱兩可,也不能拐彎抹角,不著邊際。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既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同時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好習慣能造就人,學習語言的好習慣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應注重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有周密的考慮和科學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地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收到實效。

三、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1.要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訓練目標要明確。

學生每一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都有具體目標和任務,訓練目標要明確,課后閱讀也要有比較具體的閱讀目標。如在布置課文預習時,要讓學生利用工具書查找認識并學習理解課文中生字生詞;再要求學生閱讀整篇文章,通過初讀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結合學習小組共同討論課文的結構層次,并給各小節(jié)加小標題。教給學生鑒賞詩歌、散文的方法,教給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鑒賞美文中精彩的內容,分析課文的藝術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體會人物形象的藝術魅力。

2.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不同題材和體裁的課文內容要選擇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得好。當然,這就要求我們對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分別要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要求,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樂學、愛學、會學,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和提高。

3.教給閱讀方法,訓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的效率。

教師應該適時地分類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閱讀指導。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在閱讀中積累閱讀技巧,針對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文章進行問題的解答。無論哪種題材和體裁,都要特別留意文章或段落開頭: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的詞語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結尾: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畫龍點睛的詞語和句子。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詞語往往是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題的突破口,是解答問題的關鍵之所在。 閱讀既有深度,又要有廣度和速度,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閱讀的效率。因此要指導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如泛讀法:即廣泛閱讀;精讀法:熟讀而精思;通讀法: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跳讀法:跳躍式的讀書方法;速讀法:快速閱讀;略讀法: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還有再讀、寫讀、序列讀、選讀法等。其中精讀、略讀、快讀是現(xiàn)代閱讀必須諳熟兼?zhèn)涞木C合技巧。

四、在教學中有機滲透激勵教育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注意激勵引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不但“樂學”,而且“會學”,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激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主動的內動力。實踐證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激勵教育,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思維能力。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可供發(fā)展的平臺。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關注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