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有效教學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對于聲樂教學而言,其有效性應該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怎樣的聲樂教學才算是有效的呢?我們知道,聲樂有效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以聲樂訓練為載體,尋找教師與學生的有效結合。這樣才能提高聲樂教學的效率,乃至于提高整個音樂教學的質量。對此,本人作以下研究。

一、研究學生的特點是有效聲樂教學的第一步

在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的第一選擇就是研究與聲樂訓練有關的學生生理發(fā)展特點,如肺活量的大小等,當然更主要的是學生聲帶的發(fā)育程度與發(fā)展特點。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不是說會唱歌的就完全適合進行聲樂訓練,尤其是專業(yè)的高強度的聲樂訓練。雖然說大多專業(yè)音樂老師都知道這一點,但這里仍然有必要強調一下,因為這種強調有助于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把握好一個觀點,即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要求。

由于小學生發(fā)育尚未完全,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聲帶潛能,看聲帶的張力、長度和厚度是否具有聲樂學習的潛能,看聲帶的松緊、張力調節(jié)能力能否適應聲樂學習的需要等等。此外,還需要研究小學生學聲樂時有哪些共性問題,遇到這種帶有共性的問題,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有經驗的老師提出可以通過一些合適的體育運動來提高學生的聲樂學習基礎,如通過仰臥起坐等方法來練習氣息,通過唱歌時不抬起下巴以控制喉頭等。這些都被證明是聲樂練習中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有一點倒是不能不提,就是在日常的小學音樂教學中,一方面要進行一些普及性質的聲樂訓練,但也要注意發(fā)現(xiàn)一些苗子,即對聲樂學習有著天賦和良好悟性的孩子,想辦法促成他們喜歡上聲樂學習。這是小學音樂教學的應有任務,不可只想著完成一般性的教學任務而忽視苗子的培養(yǎng)。

二、教師良好的專業(yè)技能是有效聲樂教學的第二步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良好的聲樂教學,使其達到有效教學的水平。至少要對音樂教師素質提出這樣一些要求:

首先,音樂教師要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對于教學這一特殊工作而言,教師要能夠根據時代發(fā)展,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知道學生喜歡哪些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將因為專業(yè)性較強而產生的枯燥感降低到最低程度。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音樂教師還要適當研究學習心理學與樂理學,知道對于小學生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怎樣才能激起小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等,音樂教學心理學是音樂教學的智慧之源。

其次,有效的教學策略選擇是提高聲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學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工作,其關鍵在于人與人之間的有效互動,因此,聲樂教學中的術語的表達與解釋、示范過程中的音量與速度、輔以表達的身體語言等等都是要精心考慮的,當這些教學策略能夠激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時,有效的聲樂教學才有可能發(fā)生。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策略是有效的教學策略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聲樂教學中,存在著一對矛盾,就是由于要求相對較高產生的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與教師較高的期待之間的矛盾。有一個做法或許值得參考,就是常常有心地將學生在聲樂學習之初的聲音錄下來,當學生有了進步之后,再將原來的聲音放給他聽,當學生通過對自己的進行有了切身體會之后,會有效地激發(fā)起其學習聲樂的興趣,如此,一個看似枯燥的學習便可能成為學生的一種音樂學習自覺。

再次,進行校本課程性質的聲樂教學資源開發(fā)是提升有效教學水平的核心思路。上文已經強調過,與時俱進,選擇適合于小學生特點的聲樂教學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今天的小學生喜歡什么?當然是喜歡能夠同時刺激視覺、聽覺與知覺的,帶有新奇性質的內容。因此,今天的聲樂教學不能用老舊的資源來實施教學,而應該開發(fā)新的資源來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標。

例如,我們可以大量搜集教材所附光盤及網絡資源的基礎上,整合一套能夠起到系列教學的資源(音頻、視頻等),遵循循序漸進的思路,以對學生產生不斷深入的持續(xù)刺激。筆者曾經嘗試過這樣的做法:以《我們多幸福》、《我是山里的小歌手》等曲目為核心,搜集了不同形式的音頻與視頻先播放給學生聽或看,以刺激他們的視聽覺;然后親身示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聲樂表演的要點;最后通過讓學生結合自身條件進行分聲部訓練、合排訓練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聲樂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中心內容之一,做好這個工作,可以為學生打下終身的音樂素養(yǎng)基礎,在研究如何做好這個工作的過程中,也能促進我們教學水平的提升,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因此務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