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角色轉換,即教師既要以學生的視角進行“裸眼閱讀”,又要以教材編者的視角進行“整合閱讀”,還要以教師的視角進行“教學性閱讀”。從而,使教師對文本的閱讀更具有針對性、更具有探索性、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

一、教師不妨以學生的視角開展“裸讀”

在對文本的閱讀中,教師不妨先以學生的視角經歷一次“裸讀”過程。所謂“裸讀”,即“裸眼閱讀”。換言之,就是在不借助任何資料的情況下而進行的獨立自主的閱讀。這種閱讀的基礎是學生閱讀的“前經驗”,這種閱讀的視角是學生的閱讀視角,這種閱讀的感受是學生的嘗試性閱讀感受。它的價值在于掌握學生在閱讀中的問題與感悟。從而,為教師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性閱讀作鋪墊。

如,讀荀況的《勸學》。學生往往會提出如下問題:(1)人稱荀子的文章是論說文的典范,說理精微,文采橫溢。在《勸說》篇中,作者是如何緊扣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來說理的?語言的形象化表現在什么地方呢?(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边@兩個比喻與學習有何關系?“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边@個比喻與學習又有什么關系?(3)文章第二段,作者連用幾個比喻,說的是憑借外物的重要。這與學習又是怎樣的關系?(4)文章的第二部分先論述學習重在積累,接著論述學習貴在堅持,最后闡明用心專一的重要性,此三層都是論述學習應取的正確態(tài)度。這里,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既然如此,這些比喻前后有什么聯系?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師在經歷“裸讀”的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設想出涉及文本內容與形式上的問題,以便在后續(xù)的教學性閱讀中更能有的放矢地處理學生閱讀中的某些問題,并且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可見,教師的“裸讀”過程就是不斷揣度學生閱讀經驗的過程,就是將思維的角度逐步延伸到學生的閱讀視野的過程。

二、在“裸讀”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性閱讀

教學性閱讀是從教學的角度來閱讀文本,“裸眼閱讀”是從閱讀的角度來閱讀文本;教學性閱讀除了對文本的閱讀外,還需要閱讀一些相關資料(包括文字資料與網絡資源),以拓展閱讀的視野,深化閱讀的感悟,而“裸眼閱讀”的視點是文本,方式是自主感悟。簡言之,“前者”突出文本閱讀的教學價值,“后者”突出文本閱讀的閱讀價值。

如,以教學的角度閱讀賈誼的《過秦論》。(1)閱讀作者生平簡介和作品內容概要。(2)閱讀原文,理清文章結構,明確各部分的主要內容及內在聯系。(3)歸納文本的寫作特點:(a)本文運用了先揚后抑、揚中有抑的手法,處處予以襯托、對比,揭示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b)本文運用排比、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從而使議論宏大而又深刻。(4)結合先前對文本的“裸讀”,設想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認知缺陷和思維障礙,思考必要的應對策略與方法。(5)網上閱讀:(a)有關《過秦論》教學的研討文章;(b)有關《過秦論》的教案設計。(6)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對文本的深度閱讀,參考有關的教學資料,最終確定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以及教學的手段與方法??梢?,教學性閱讀是一種專業(yè)性的閱讀,是一種融教學于閱讀之中的導向性閱讀。

三、嘗試以編者的角度進行整合性閱讀

所謂整合性閱讀,即根據文本的內容或形式上的特點,用系統(tǒng)論的觀點,對相關篇目進行歸類閱讀的一種方式。整合性閱讀的特點是:(1)整合性?;蛞晕谋緝热菡?,或以文本體裁整合。如,將賈誼的《過秦論》與蘇洵的《六國論》放在一起研讀,比較二者內容與寫作風格上的異同。(2)系統(tǒng)性??梢詮奈膶W史的角度,閱讀同一作者的相關文章,探討作者的寫作風格。如讀蒲松齡的《促織》時,可從《聊齋志異》中選擇其他篇目,進行拓展閱讀。這對認識蒲松齡作品的虛幻性與諷喻性的特點大有裨益。還可以閱讀同一時代不同作者的作品,探究作品的藝術旨趣和藝術風格。(3)評價性。在對相關篇目的閱讀中,教師宜從閱讀與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對作品作出適當的評價與選擇,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架橋鋪路。

綜上所述,文本閱讀中教師的角色轉換,不但有助于豐富自身的閱讀經驗,而且有助于開掘文本的教學價值。從而,使閱讀教學更具針對性、更顯導向性、更富有效性??梢韵嘈牛貙嵤┬抡n程標準起到莫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