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智慧的生成——以生物課堂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為例
作者:江蘇省如皋市雪岸鎮(zhèn)雪岸初中 蔣麗麗
發(fā)布時間:2013-04-17 22:28:1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課堂教學智慧的生成是將教師視作事業(yè)的同行們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初中生物教學雖然一般并非中考科目,但其中卻蘊含著學生終生學習需要的科學內容與科學學習方法,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從專業(yè)成長的角度看,有著相當大的探究空間。
一、預設“意外”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點燃教學智慧的生成
好的教學情境一般是由問題催生的。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講,問題可以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從而能夠刺激學生的求知天性,讓學生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從教學理論的角度來審視,我們也可以尋找到類似的答案,譬如被稱為新課程理論支柱之一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就認為,學習有三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學習情境,因為“學習是學習在情境當中的自主建構活動”,認為學習情境應當是因學生的實際情況變化而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特征的。因此,教師的教學智慧不僅體現(xiàn)在對教學的預設上,還體現(xiàn)在對教學中的生成處理上。
二、緊扣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教學智慧的生成
從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視角來看,筆者以為我們生物教師的教學智慧還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上。有經(jīng)驗且經(jīng)常反思自己教學的同行們都知道,不注重教學目標的老師在上課常常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目標實現(xiàn)與否也不太受到關注,甚至存在“貨郎挑糖擔——走到哪響到哪”的現(xiàn)象。而重視教學目標是否有效實現(xiàn)的老師則非常注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這種把握正是教學智慧的一種體現(xiàn),教學智慧會以緘默知識的形式指揮老師在課堂上實施恰當?shù)慕虒W行為。
例如,在前年的一次“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中,上課內容為“聽覺的形成”,在聽課的過程當中,筆者記錄了這一教學內容的兩個教學現(xiàn)場,至今想來猶有意味。
教學現(xiàn)場一:師播放當時某流行歌曲的一段,學生非常感興趣。然后筆者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這是哪位歌手演唱的嗎?”學生非常興奮地喊出該歌星的名字,然后筆者繼續(xù)問:“同學是怎么判斷出來的呢?”很多同學帶有稍許不屑地口氣回答道:“聽出來的唄?!边€有學生在下面嘀咕:“怎么問這么幼稚的問題?”
筆者課后在揣摩教師的教學意圖與學生的反應時,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師想通過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來引入課題,但卻忽視了這種簡單的刺激往往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導向非生物教學需要的方向,而這正是因為教學智慧的缺失導致的預設失當?shù)默F(xiàn)象。
教學現(xiàn)場二:教師分三個批次視、聽一段視頻。第一次,全體學生閉上眼睛只聽聲音;第二次將視頻靜音只看畫面;第三次既看畫面也聽聲音。然后讓學生交流不同情形下的感覺。在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入主題:當人通過視覺和聽覺同時接受信息時,會更為完整,更為準確。
人們常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有了前一個教學設計之后再看這個教學設計,筆者深感第二個老師設計得巧妙。他巧妙地對變量進行控制,以讓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感覺,在對感覺不同進行比較的過程中,得出人們要想獲得準確的信息離不開聽覺的參與,進而將課堂引向聽覺的形成。筆者以為,這種將學生的主觀體驗引入課堂的策略選擇,正是教學智慧的充分體現(xiàn)。
三、選擇合適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利于教學智慧的生成
在現(xiàn)代課堂上,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帶來了教學手段的不斷變化,尤其是新課程實施以來,在追求課堂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看到課堂上大量教學手段的使用,尤其是在我們的生物課堂上,經(jīng)??梢钥吹接枚嗝襟w解析教學過程的現(xiàn)象。對于這一事實,如果從教學智慧的角度審視,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有時甚至是質的不同。例如,對于生物教學中需要展示一段較長時間內的生物變化時,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甚至用動畫來模擬,這種設計我們認為是教學智慧的表現(xiàn)之一。
四、巧用生物學史創(chuàng)設情境,催生教學智慧的生成
不能不提的,我們的生物教學智慧常??梢詠碓从谏飳W的發(fā)展史——哲學家培根說的“讀史可以明智”大抵就有這樣的意思。例如,對于細菌的教學,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細菌的探究史:摘要向學生介紹當時科學家對細菌的認識——認為細菌是自然發(fā)生的,食物中的細菌是自然形成的;向學生介紹一個理論被大多數(shù)人認同時,要想挑戰(zhàn)這個結論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與艱辛;再向學生介紹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實驗——置于鵝頸瓶中的食物能很長時間內不變質,因為其沒有受到細菌的感染。從而得出肉湯中細菌是由細菌產(chǎn)生的結論;最后向學生介紹“巴氏消毒法”,贊揚其貢獻。
生物課堂上的智慧生成是無時不在的,關鍵在于我們要有發(fā)現(xiàn)智慧的眼睛,要有注重自身成長的意識,要有在積累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勤加反思的習慣,這樣,教學智慧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出現(xiàn)在我們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