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促進學??焖侔l(fā)展
作者:西安高新三中 巨立憲
發(fā)布時間:2013-04-19 09:47: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學校文化建設既能促進學校快速發(fā)展,又能促進教師綜合素質提高,還能使學生終身發(fā)展、終身受益。正因為如此,我校從建校開始,就非常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既重視物質文化建設,又重視精神文化建設,更重視制度文化建設。下邊我就談談我校制度文化建設所做的工作。
一、良好的制度文化形成。
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產物,又是物質文化的工具。物質文化的工具性就構成了人類生活與行為的規(guī)則、習慣;精神產物就應該反映著價值觀念、道德倫理、風俗習慣等文化因素。
所以,制度文化的建立,必須抓住兩點:即人們行為的規(guī)則、集體價值取向。制度文化的建立有三個層面:一是建立基本規(guī)范;二是人們自覺自愿執(zhí)行,并成為習慣;三是與價值取向相聯(lián)系,使制度的實際功能延伸,并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我校制度文化的建立就是按照這三個層面分四個階段實施的。
第一階段,制度文化的制訂。我校在籌建期就制定了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我們將管理制度匯編成冊,在開學前培訓時,每個教職工人手一冊,在假期中用了五天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各位主管主任來講解:一是說明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二是要說明為何做這樣的規(guī)定,要求教師記筆記,談體會。這是制度文化建設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階段,制度的實施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求老師在工作中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在貫徹中理解制度,最后達到自覺自愿的執(zhí)行。在教學常規(guī)、教育常規(guī)、教研常規(guī)的落實中,我們還進行檢查、考核;每月一次,并與績效工資掛鉤,使老師在工作中對制度先熟悉,再自覺自愿執(zhí)行,最后形成工作習慣。
第三階段,確定學校的集體價值觀。建立學校的集體價值觀與規(guī)章制度的聯(lián)系,使制度功能不斷延伸。我們的管理理念是:價值觀統(tǒng)領、制度化管理、專業(yè)化提升、人文化關懷。我校的集體價值觀,其基本內容概括為“三觀 ”,即,使命觀、大局觀、幸福觀。
(1)使命觀:以民族復興大業(yè)為使命,以學生健康成長為己任,對工作盡職盡責,對事業(yè)無怨無悔。
(2)大局觀:以教育大局、學校大局為重,與學校同利益,共榮辱,同命運,共發(fā)展。
(3)幸福觀: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以成功的心情看待工作;以辯證的思維對待挫折;以陽光的心態(tài)看待生活。
在弘揚集體價值觀的同時,我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我們從集體價值觀出發(fā)提出:我們贊成什么、倡導什么、號召什么;不贊成什么,反對什么、禁止什么等等,這些高標準的要求就對制度進行了升華。這時,我們的檢查就是以發(fā)現(xiàn)老師的閃光點為主,進行表揚。每年組織一次師德演講活動,讓老師們講述身邊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學校內發(fā)生的動人故事,深深打動了全體教師,使與會者流下了感動的眼淚,觸動了老師的靈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們倡導老師無私奉獻,對工作精益求精,全身心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著想。學校提出的倡議、號召被老師完全接受,并自覺踐行,內化為習慣。這樣以來,老師們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就遠遠超過了制度的基本標準,例如:我校的班主任每天都能提前到校,在早讀前輔導學生讀書。許多老師在假期重新整理資料,編寫導學案,做中考、高考題。許多老師平時加班加點為學生補課等等。
這就說明,無文化的制度僅僅在強迫人們去工作,人們牢騷滿腹地執(zhí)行制度、服從制度。而建立了良好的制度文化后,人們積極主動地工作,心情舒暢地、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任務,自覺地高標準要求自己,并形成了良好的校風。
第四階段,建立積極的考核評價文化,以鞏固制度文化產生的優(yōu)良成果,建立與時俱進的良好校風。這一過程其實質是制度對文化的反作用。
我校在建校初期就建立了考核評價制度,平時對每個人進行月考核,每年有年度考核,三年一次總體考核。我們在月考評中以制度的下線進行考核,在年度考核中以評優(yōu)為主,而我們的重點工作放在三年一次總體考核之中。在三年的考核中,我們以學校提出集體價值觀和教師的師德要求作為基本標準,來衡量每個老師的綜合素質。我們選擇思想好、為人正直、業(yè)務能力強、事業(yè)心強的教師和處室主任、年級主任,對教師逐一評價。指出其優(yōu)點,對學校做出的貢獻。同時,更重要的是指出工作、思想等方面的不足,評價完后,再按照綜合素質優(yōu)秀、良好、稱職、基本稱職劃分檔次。并將評議結果和個人的優(yōu)缺點反饋給教職工本人。這種把每個人的能力、工作表現(xiàn)、思想作風和師德表現(xiàn)與學校的集體價值、文化要求作以對比,極大地弘揚了正氣,真正起到了用學校文化統(tǒng)一人們思想和行為的作用。這樣也就形成了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從而建立起了良好的校風。
二、制度文化的細化——建立先進的課改文化
我校從建校初期,我們總結出了高效課堂的六大特征,對老師進行宣講,希望老師主動地開展課堂教學方法的轉變。但是,一年過去了,絕大多數(shù)老師還是以講授法為主進行課堂教學。
2010年3月,我校組織部分年級主任和教研組長到山東、河北等地考察學習,回來后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了“四步12法”教學模式,并先在初中試點,然后在全校推廣。
為了更好的推廣“四步12法”教學模式的實施,我們沒有用生硬的方法推行,而是以建設課改文化為抓手,推進課改工作。
我們的做法是:
1.大講課改的重大意義和注入式教學的缺陷。
2.認真分析我?!八牟?2法”教學模式的科學性。我們從“四步12法”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先學后導,引領探究的理論依據(jù)入手,對教師進行培訓。大講特講“講得好,不如學生學得好”、“知識是習得的,能力是練就的,而不是教會的”、“教師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等理念,形成了強大的課改輿論。
3.建立先進的課堂文化。我們要求:
(1)老師編寫導學案。導學案的編寫的文化宗旨是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重點是學習目標的科學性,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這就是教師課程準備的出發(fā)點。
(2)課堂文化的總體要求是:教學完全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進行,課堂以學生閱讀、討論、展示、交流、思考、探究、訓練為主,一定要精講,而不是多講。
(3)學生分組及小組建設。小組一般以6~9人,每個組都有學習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內開展一幫一的學習活動,每節(jié)課都要對小組學習進行評價。
(4)課堂發(fā)言文明用語:我來說、我補充、我糾正、我回答、我評價。學生課堂發(fā)言時,每個問題的回答,第一個發(fā)言舉手由老師確定,其余為搶答,搶答時學生必須站立,且用課堂文明用語。課堂發(fā)言時必須大聲、大膽、大方。
(5)評價方法:老師每節(jié)課要評價小組,每周小組內評價學生。每月評出課堂學習明星小組和明星學生,由教務處和學校召開總結大會表揚。
這樣就形成了學生課堂積極探索、大膽發(fā)言、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的氛圍,從而建立了良好的改革的文化。
(6)開展課改達標活動。在2012年,我校開展課改達標活動,打算用兩年時間,使教師人人過關,人人達標。其做法是:教師個人報名,學校組織課改領導小組評價成員聽課,并結合平時推門聽課情況,對老師進行評價,發(fā)給“課改達標證書”,并評選課改先進個人。
由于我們從建立先進的課改文化入手,使學校的課改工作順利進行,使一批優(yōu)秀教師脫穎而出,同時也形成了優(yōu)良的課堂文化,促進了我校的課改工作,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形成了學校濃厚的課改與學術氣氛。
由于我們以學校文化統(tǒng)領學校管理工作,所以促進了學校快速發(fā)展。2011年底,在建校兩年半之際,成功晉升為陜西省標準化高中,一舉邁進省級重點中學行列。2012年,我校中考,高考成績優(yōu)異。尤其是首屆高考,我校取得了本科上線率94%的好成績,受到了西安高新區(qū)管委會的表彰獎勵。學校的素質教育成績顯著,教師學術研究氣氛濃厚,教科研成績突出,建校僅僅三年,我校相繼榮獲陜西師大陜西基礎教育資源研發(fā)中心基地學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 “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成功計劃研究實踐基地,陜西省教育考試與評價研究會理事單位、中國教育科學探究理事會2012年度常務理事單位、基礎教育參考2012年度理事單位, 2010、2011連續(xù)兩年獲得西安市教育學會教科研征集評選活動優(yōu)秀組織獎,2011年獲陜西省教育學會全省第四屆教學設計評選活動優(yōu)秀組織獎,2012年獲陜西省教育學會全省第十一次教科研成果交流評選活動優(yōu)秀組織獎、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基地學校、中國地理學會地理科普教育先進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