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該如何調(diào)動低年級兒童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呢?在本學期教學中,我結(jié)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做了如下嘗試: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兒童與生俱來的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欲顯示出他們體內(nèi)蘊含著一種學習的主動性,但這種主動性卻往往會因為注意力的分散而隨時消失,怎樣給兒童不斷的刺激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挖掘他們心中暗藏的求知欲呢?我們可以根據(jù)教材的不同特點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故事情境,并巧妙的將故事延伸到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開端有發(fā)展有高潮有結(jié)局,使學生始終徜徉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之中,從而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jié)yi、wu、yu時,我給他們編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i、u、ü三個小朋友出去玩??墒撬鼈兡昙o小,又不認識路,怎么辦呢?它們就請大y、大w來帶路。大y說:“好,我?guī)闳?。”大y帶著小i一塊走,就成了音節(jié)yi。大w帶著小u一塊走,就成了音節(jié)wu。小ü沒人帶,急得哭了,大y看見了,就對小ü說:“小ü妹妹別哭了,我?guī)闳ィ彀褍傻窝蹨I擦掉?!毙〃孤犃烁吲d地把眼淚擦掉,跟大y走了。這就成了音節(jié)yu。聽著這樣的小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特別集中。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些故事情境,可以大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用豐富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語言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工具,好的語言不光能傳授知識,還能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光是發(fā)聲的語言,更要注意集合“表情語言”和“肢體語言”。低年級孩子的想象力豐富,老師能否善于運用這些“語言”,決定著能否把學生帶入預期的教學環(huán)境中去。教師集合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能引發(fā)孩子的共鳴,讓他們和老師一起去看,一起去想,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

低年級學生完全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約30分鐘左右,超出的學習可能對他來說顯得枯燥乏味,完全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折扣。而低年級學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高興時記憶效果就好,反之則差。

教學中,當學生乏味時,我會緊密結(jié)合教材,運用表演、游戲等形式組織教學,以此來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時,由于文章篇幅較長,學生不想一遍遍去朗讀課文。這時,我布置學生和好朋友一起演演課文內(nèi)容,學生的積極性立刻又被提升了起來,孩子們反復揣摩課文的語言,又一邊讀一邊演了起來。輪到表演時,個個都期待我喊到他們那組,連平時學習吃力的孩子也參與到了活動中,表演得非常出色,把握人物角色很到位。學生由不想讀到主動去讀、去思考,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以適宜的表揚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低年級學生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在孩子心目中,學習好可能是為了得到什么禮物,得到別人的看重或者得到長輩的夸獎。 在與低年級兒童接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表揚鼓勵比責備批評更能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使用“說得真好”、“真了不起”、“你真會動腦筋”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但是,這樣的語言用多了,孩子似乎有點“不以為然”,再動聽的“表揚”也調(diào)動不了他們的積極性。當我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后,總結(jié)了兩點:1.表揚時要正視學生,讓孩子的眼神和老師的眼神有所交流,讓孩子用心感受老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贊。 2.表揚要有實質(zhì)性,學生的回答確實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才去表揚,不能為了表揚而表揚。把握不好表揚的尺度,不光被表揚的學生得不到進步,其他孩子也不能明確怎樣的回答、怎樣的發(fā)言才算是優(yōu)秀的表現(xiàn),有可能導致全班學生課堂上的反應處于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

總之,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的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良好的課堂,是和孩子們積極思考、熱愛學習分不開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注意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讓孩子在愉悅的氣氛中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