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思品教師,我們應找準生活與思品課程的切合點,把課堂內(nèi)容和形式與學生的生活銜接起來,把學生身邊的鮮活事例納入思品課堂,讓課堂內(nèi)容生活化,讓源于生活的思想品德規(guī)范與要求回到生活中落實,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生活,或許可以打破思品教學的困境,進而為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讓思品課堂與生活銜接是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需要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沒有知的行是不持久的行,沒有行的知是毫無意義的知。學生認識的發(fā)展不能代替他們的生活實踐?!镀返屡c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并要求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zhì)?!币虼耍挥邪阉枷肫返碌囊?guī)范和要求落實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踐行思想品德的規(guī)范和要求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德行。例如在教學《孝敬父母》一課后,就可以布置實踐作業(yè):我為爸爸媽媽做佳肴。要求學生利用周末,在父母的帶領下上街買菜,在父母的指導下炒菜、做飯,學生在與父母一起買菜、做飯的過程中,增進了與父母的感情;在洗菜、切菜、炒菜的過程中,不但掌握了勞動的技能,還體會到了父母勞動的艱辛和對自己付出的愛。那么,孝敬父母之情就會油然而生,孝敬父母之行就會由心而動。思品課程的內(nèi)涵和外延與生活的內(nèi)涵和外延是相等的。讓思品課與生活銜接,就是將知與行相統(tǒng)一,就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就會提高思品教學的實效性。

二、讓思品課堂與生活銜接是課堂教學的需要

目前,思品教學的現(xiàn)實是:許多學生對思品課沒有興趣,有的甚至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教學效果無法保證。為什么思品教學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呢?筆者調(diào)查了2個大學區(qū),主要原因是許多思品教師不是專任教師,思想上不重視思品課,缺乏對思品教材的研讀和對思品教學的研究,常常采用填鴨式教學,照本宣科,課堂內(nèi)容不鮮活,教學形式陳舊,課堂氣氛沉寂,自然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各學校首先要培養(yǎng)專任思品教師,而思品老師也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研究、探索教法和學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品課程的興趣,提高思品教學的實效性。

從教學內(nèi)容上來說,要打破教材的束縛,用學生身邊鮮活的事例去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拉近教材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讓課堂教學富于生活氣息,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品課程的興趣。

從教學形式和手段上來說,要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打破照本宣科、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落實新課改理念,讓學生動起來、說出來,發(fā)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加強同齡人的相互教育?;蛴枚嗝襟w來代替常規(guī)教學,或用廣泛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來代替教師的講解,或用學生講述親身經(jīng)歷及其心理感受來代替教材中的說教與結(jié)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誠實與信任》時,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講一講自己關于“誠實與信任”的經(jīng)歷,議一議對“誠實與信任”的認識,談一談怎樣才能做一個誠實的、被信任的人。學生在表達與交流中,“誠信光榮,失信可恥”、“信任是一種胸懷與智慧,被人信任是一種尊重與認可”的觀念就會逐漸成為一種共識,也會慢慢沉淀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另外,還可以根據(jù)某一課內(nèi)容的特點讓學生自編小品進行表演,既能滿足學生喜歡表現(xiàn)的心理,又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共鳴。

這樣,思品課就不是在講課本,而是在談生活、論品德。學生就會親近思品課,喜歡思品課,就會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獲得品德的提升。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讓思品課堂與生活銜接,把鮮活的生活事件納入課堂,用思想品德的規(guī)范與要求去檢查和引導學生生活,就是固思品教學之根本,就是浚思品教學之泉源。我始終堅信,這種植根于生活的教學一定會開辟出一片新的教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