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商洛學院不斷增強敬老意識,進一步推動形成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風尚,提升為老服務水平,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標準,建立健全服務制度,弘揚尊老傳統(tǒng)美德,深入開展為老人服務,該校敬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理清老齡工作思路,形成敬老文明共識 該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六個目標,形成敬老文明共識。以“關愛老人,構建和諧”為主題,以提高老年人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目的,以弘揚尊老敬老傳統(tǒng)美德,落實各項惠老優(yōu)待政策,創(chuàng)新為老服務方式方法,提高為老服務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以崗位為老服務創(chuàng)優(yōu)為重點,以樹立先進典型為導向,拓展服務內容,制定服務標準,完善服務制度等方式增強敬老意識,充分發(fā)揮本單位優(yōu)勢,深入開展為老服務,使老年人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盡力開通一條愛心敬老綠色通道,營造良好的為老服務社會氛圍,為建設幸福的生活環(huán)境做出新的貢獻。 該校各部門通力協(xié)作,形成敬老文明的統(tǒng)一認識和工作氛圍。從思想觀念和工作行為入手,堅持“三個第一”,即:把關心服務老同志作為工作的第一職責;把老同志的生活需要、意愿、呼聲作為工作的第一行動信號;把老同志對工作的評價作為衡量工作業(yè)績的第一尺度。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在日常接待老同志來訪工作中,用“五心服務”,即:真心、熱心、誠心、細心和耐心。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請坐,一杯熱茶解渴,耐心細致釋疑。每年接待退休人員、老同志咨詢、疑難問題解答百余人次,熱心相助于每一位老同志。提倡“三個有”,即:對工作有感情,有責任感,有辦法。做到遇事不推諉,工作不留死角。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嚴格按學院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服務和辦事。
建立健全老齡工作機制,加強老齡工作隊伍建設 該校及時調整和加強了老齡委工作的力量。該校老齡委主任由分管老齡工作的校紀委書記擔任,學校辦公室、干部人事處、財務處、離退休工作處、工會、后勤保障處等部門負責人為老齡委成員。該校設有離退休工作處,負責老齡工作的日常管理事務,制定頒發(fā)了《商洛學院離退休人員管理辦法》,使老齡委工作實現了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合理化 。 同時,該校還加強了離退休職工黨的建設,設立離退休職工黨總支,強化黨員在敬老文明管理活動中的中堅力量。成立了離退休職工黨總支中心學習組,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組織上有歸屬、思想上不落伍、管理上講規(guī)范、作用上能發(fā)揮的要求抓好黨支部建設。努力開展“支部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組織設置好、活動開展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好黨支部”創(chuàng)建活動。使全體離退休教職工黨員圍繞學校工作中心,進一步增強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決心和信念。堅定不移地為學校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和諧添光增彩,發(fā)揮余熱,貢獻力量。發(fā)放經費協(xié)助解決活動場地及經費不足問題,并組織每月一次的集中學習,了解國家大事。 按照“學習型、服務型、調研型、創(chuàng)新型”的要求和建設長效機制的目標,通過不懈努力,使該校的老齡工作沿著有活力、有凝聚力、有戰(zhàn)斗力、有影響力的方向前進。
 商洛學院退休教師于浩世承擔的“商麥5226”已實現產業(yè)化培育
圍繞“六個”工作目標,扎實開展敬老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 ——老有所養(yǎng)。該校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離退休職工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以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特殊需要。一是在住房政策上將離退休職工等同于在職職工,通過團購房等方式為他們解決住房問題;二是通過建設銀行給離退休職工辦理工資信息功能,使他們及時了解工資變動情況。為離退休職工建立健全信息庫,并給他們印制了通訊錄;三是協(xié)調相關部門,落實有關政策,適當增加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補助,2012年7月,在增加生活費補貼時,學校又給離退休人員上浮10%。學校每年逢中秋節(jié)、春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與在職職工同時給離退休人員發(fā)放慰問金,每年春節(jié)期間,學校領導上門慰問離退休老領導和有特殊困難的離退休職工。給他們送去了黨的溫暖。 ——“老有所醫(yī)”。老有所醫(yī)是敬老工作的重點和保障,是滿足老年人看病治病的需要,也是老年人生活中最關心的問題。一是落實國家醫(yī)療保險政策,及時足額交納離退休職工的醫(yī)療保險,設立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負責離退休職工的醫(yī)療費用報銷業(yè)務;二是建立離退休職工定期體檢制度,從預算中設立專項資金,在本市醫(yī)院為老年人進行體檢,使他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比較明晰的了解,以便及時預防或治療疾病;三是建立離退休職工住院探視制度。注重患病老年職工的精神慰籍,凡離退休職工住院,離退休處都要買上水果、鮮花及營養(yǎng)品,代表學校前往探視慰問。同時,還經常進行家訪,看望長期因病臥床不起的離退休人員,協(xié)助家屬辦理離退休病故人員的喪葬事務,用愛心溫暖老人。 ——老有所為。老有所為是很多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繼續(xù)為該校教育教學事業(yè)作出新的貢獻。一是努力搞好老教授協(xié)會工作,鼓勵他們力所能及地參加學校和社會上的一些活動。全年召開兩次老教授協(xié)會會議,2012年有6位老教授為學校和社會服務12個項目,出成果20余項。為學校和社會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該校老教授分會被商洛市老科協(xié)接收為團體會員,會長郭敏厚教授擔任市文化研究會 、詩詞學會領導職務。協(xié)會成員楊永鎮(zhèn)同志協(xié)助劉灣鎮(zhèn)種植大棚菜,余方平同志協(xié)助商洛三縣寫地方志,朱志初同志協(xié)助商南、山陽,提出金絲峽、天竺山等重點風景旅游區(qū)科學的植被保護議案;二是部分離退休教授擔任學校教學督導組工作,督導評議青年教師教學工作,促進青年教師隊伍健康成長;三是及時為離退休的教職工寄發(fā)《商洛學院學報》及《商洛學院院報》,使他們了解學校的現狀和發(fā)展遠景,為學校發(fā)展獻計獻策。支持離退休人員參加社區(qū)和學校的文化活動,還每年在重陽節(jié)對老有所為成績突出者表彰獎勵。 ——老有所學。老有所學也是許多老年人生活的組成部分,根據自己的愛好,學習掌握一些新知識和新技能,既能陶冶情操,又能豐富生活。一是為老年人訂閱報刊雜志,組織離退休黨員學習,積極開展支部活動,每年給三個離退休黨支部各撥1000元的學習活動經費,協(xié)助解決活動場地,充分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他們及時了解國家政策,關心國家大事;二是建立離退休工作的專題網站,為離退休教職工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學校發(fā)展變化,老年人的活動情況,養(yǎng)生保健知識,學習電腦及健身,搭建了平臺。學校組織有興趣的老同志,舉辦老年電腦知識培訓班、養(yǎng)生保健知識講座;三是組織離退休人員成立“商洛學院夕陽紅藝術團”,將有藝術愛好和特長的離退休職工組織起來,讓他們能夠學習文學、藝術、書法、美術、音樂等,豐富養(yǎng)老生活,陶冶情操。在學校支持下,有的老同志舉辦個人畫展,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商洛學院“夕陽紅”藝術團在九九重陽老年節(jié)上的表演 ——老有所教。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老年人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利用每月十五日的集中學習交流機會,指導老年人學習十八大精神,集中觀看新聞圖片,讓老同志及時了解黨中央的政策和治國方略,鼓勵他們關心政治、關心國家的發(fā)展,強化精神家園建設。學院召開重大會議時,作重大決策前,都要邀請部分離退休教職工參加會議,征求意見。讓老同志們心有所系,思有所依,找到歸屬感并對學院的未來充滿信心。 圍繞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fā)揮離退休人員的優(yōu)勢和特長,通過深入調研,挖掘典型,進一步組織老干部、老教師、老模范開展校外教育輔導,參與社區(qū)文化建設,優(yōu)化社會育人環(huán)境,關愛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等弱勢群體,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好事、辦實事,不斷拓展文化育人的新平臺。例如,原學校教務處副處長、退休副教授陳景宇,長期義務輔導青少年打乒乓球,傳授打球技巧,贏得了廣泛的好評。 ——老有所樂。通過開展各種各樣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體活動,為老年人增添歡樂,幸福安度晚年。一是專門為老年同志建設門球場一個、閱覽室一個、活動室三個并常年開放,并配備了全套活動器材,為老有所樂創(chuàng)造硬件環(huán)境;二是以重要節(jié)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每年老年節(jié)舉行專場文藝晚會,每年秋季定期舉行老年人趣味運動會,每年元旦老年人都要排練節(jié)目參加學校的大型晚會,每年“三八節(jié)”為離退休女職工開展有意義的戶內或戶外活動。還定期組織象棋、跳棋、乒乓球、門球等比賽,組織老年門球隊參加商洛市相關部門舉辦的門球賽。在商洛市城區(qū)舉行的紀念建黨九十周年“電力杯”門球賽中,該校老年門球隊獲得第二名;在電信局舉辦的流動紅旗賽中,該校門球隊獲得總決賽第二名;參加“金多萊杯”門球賽取得第五名。另外,還組織退休職工排練文藝節(jié)目,經常參加學校和社區(qū)重大活動的演出。
  商洛學院離退休職工在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培育敬老文明典型,提升敬老工作層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在敬老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中,特別注重敬老典型的樹立。該校退休職工楊淑蕊,雖然也是需要子女敬老的對象,但她不辭辛勞,一心照料臥床五年、近乎植物人的丈夫,使其依然延續(xù)著寶貴的生命;退休職工付平西,現已93歲高齡,但其子女卻依然如故地長年盡心呵護,在他們的精心護理下仍然身體健康,精神矍鑠,頤養(yǎng)天年;離休職工孫玉峰,現年85歲高齡,是該院目前僅有的二個離休干部之一。他曾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后轉業(yè)到該校工作。該校領導和職工都十分敬重,通過學校的關懷和子女的細心照料,正在幸福地安度晚年。 高校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培養(yǎng)敬老文明之風的重要對象。該校十分重視對學生敬老愛老精神的培養(yǎng),通過思想教育活動、主題班會活動、現身教育活動等形式,讓敬老愛老的思想根植于年輕的心靈。學院有多個敬老志愿者組織,每年不定期去周邊的敬老院開展獻愛心活動,該?;瘜W系敬老志愿者小組與商州敬老院結成聯誼組織已長達幾十年,受到社會高度評價。該校還充分發(fā)掘敬老典型的人和事,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敬老愛老已在該校蔚然成風,師生以他們?yōu)榘駱?,相互學習敬老的經驗和護理老人的方法,一個團結祥和、敬老愛老的社區(qū)氛圍正日漸濃厚,敬老文明之風亦然形成。
(責任編輯:刁巧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