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就普通高中政治課《生活與哲學》中“實踐的概念和特點”教學法談談自己的體會與做法。我覺得有以下三種教法供老師選擇。一、六步互動探討法

第一步,默讀勾畫定義。即讓學生默讀課文的同時勾畫自學“實踐”的概念,并劃分出語句的層次。這樣學生就初步知道實踐是改造世界的活動,但不能發(fā)現(xiàn)更深層次的問題。

第二步,設疑啟發(fā)思考。在學生勾畫完成以后適時分步提出以下六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動物的活動算不算實踐活動?2.孤立的個人活動是不是實踐活動?3.實踐活動是一種什么樣的活動?其直接結果是什么?4.在實踐活動中人是被動地適應的嗎?5.實踐活動是近代才有的嗎? 6.不同時期的實踐活動其內容、形式、規(guī)模和水平是一樣的嗎?

第三步,討論、辨析、點撥。將學生分成6~8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每組學生挑選一個問題討論,老師巡回傾聽、參與、點撥。

第四步,展示、分析、歸納。讓每組推薦的學生代表依次陳述該組的討論結果,老師引導點撥。

第五步,體味辨析“材料”。讓學生自學體味課前的“探究材料”并獨立回答思考題,閱讀體會“專家點評”。

第六步,練習鞏固、遷移應用。選取與“實踐概念”相關的辨析練習題、當堂訓練,進行知識遷移應用訓練,加深學生對實踐概念的理解內化。

二、九點分層剖析法

1.用詩句導入課題。借用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句“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聲情并茂的朗讀形式吸引和感染學生,初步感受求索真理之不易,實踐之重要,引入實踐課題。

2.醒目書寫“實踐”并剖析實踐的概念。用黃色或紅色粉筆在黑板中上方正中位置書寫上較大的“實踐”兩字,然后對實踐的感念進行層層的剖析。指明實踐是一種“活動”,而不是想法;是改造世界的活動,而不是隨便的娛樂活動;是一種物質活動,而不是意識活動。

3.分析實踐活動的主體。強調實踐活動和動物的活動不同,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實踐的主體是人,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們”。不是單個人的活動,“人們”是集合概念,不是抽象的人、孤立的人,因此孤立的個人活動不算實踐。但個人的孤立活動不一定都不是實踐活動。

4.強調實踐的物質性。以設問的形式給學生提問講解,實踐不能離開物質存在,實踐是“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其主體、對象、實踐的手段及結果都是客觀的物質的。所以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這是實踐的一個特點。

5.強調實踐是聯(lián)系主客觀的“橋梁”。實踐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也不是純客觀的活動,是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直接現(xiàn)實性活動。實踐是人們變革客觀事物的活動,它必然引起客觀對象的變化。

6.指明實踐的過程特征。實踐的過程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是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過程,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過程。

7.明了人們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fā)展的。實踐不是今天才有的,不同的歷史階段,人類實踐的內容、形式、規(guī)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8.引導歸納。實踐的兩個屬性、三個特點、三種形式(可以用列表法)。

9.體味回答“探究材料”。組織學生回過頭來體味回答課前的“探究材料”。

三、列表引導學習法

列表引導學習法,就是在學生自主學習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點的有關內容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提示,讓學生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自主填表概括總結的教學法。它是一種能體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精神的比較直觀的一種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的“靈活”,它既能單獨使用,又可以和“六步互動探討法”、“分層剖析法”及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既能由教師在講課中邊點邊填,也可以由學生討論學習后由學習小組代表按項目展示性填寫;可以課堂填寫,也可以課后當作業(yè)布置。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選擇最適宜的一種,也可以將幾種方式交叉使用,靈活取舍。有了教學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的政治課才能擺脫枯燥的說教,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深奧的哲學原理,參透生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