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好孩子——逆反期孩子教育策略的幾點思考
作者:岐山縣第三初級中學副校長 蘇灝
發(fā)布時間:2014-05-08 14:17:4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更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巴映升垺?、“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要經歷很多階段,初中階段應該算是孩子最叛逆,最令家長頭疼,也是對孩子一生影響最大的一個階段了。這個階段是一個人理性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性格、情感逐步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一、叛逆期孩子的具體特點
“逆反期”是一個人從兒童到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孩子沖動、多疑、偏執(zhí)、冷漠、抑郁、對抗等病態(tài)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小則會影響孩子的學業(yè)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大則有可能導致孩子產生病態(tài)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叛逆期孩子的身體特點
一般來說,人有兩個逆反期,一是三四歲時,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爭取自主權利,比如孩子會說“讓我自己穿衣服”“讓我自己吃飯”……
第二個階段:13-18歲左右,初中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對獨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劇烈變化的時期,孩子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開始覺醒,強烈渴望擺脫家長束縛,按照自己的意圖和想法獨立行事。隨著身體器官和機能的發(fā)育成熟,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開始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急劇和顯著變化,大多數少年在感到好奇的同時,也會程度不同地感到不安和害羞,甚至產生恐懼及不知所措的心理。
1.獨立自主與對家長依賴的心理矛盾。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識迅猛發(fā)展的時期,此時,孩子心理上產生的最突出的變化,就是出現“成人感”意識到“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們希望父母向對待成人一樣地對待自己。這個時期,他們最討厭父母管自己,最煩事無巨細地過問、千叮嚀萬囑咐地嘮叨,但同時他們又不具備獨立自主的經濟基礎和自立能力,他們需要父母供吃穿,也需要父母幫他們處理和學校、社會的某些關系。他們這種渴求獨立和現實依賴的矛盾,使孩子的心理上經常產生不安、煩躁。如:對父母的批評與責備,不管正確與否,都表現愈來愈強烈的反抗情緒,故意與父母唱“反調”。同時,他們的反抗更多的是以潛在的形式出現,如對父母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安排,采取不關心、不表態(tài)、無所謂的態(tài)度等。
2.自我封閉與渴望理解的心理矛盾。進入叛逆期,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愿意什么都跟家長說,盡管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但心理活動的外在表露卻開始失去了兒童的直爽、天真、單純。這是少年期孩子最顯著的心理變化之一,與父母之間產生了代溝,覺得父母不了解也不理解自己,與父母無法交流,產生一種孤獨感,而內心又強烈地希望有人理解自己,渴求傾吐心聲。如果這種矛盾的心理不能及時得到引導,就會產生抑郁、焦慮、自卑、偏執(zhí)等不良性格。
3.心理發(fā)育成熟與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1)對現有的社會地位欲求不滿,由于孩子“成人感”形成,他們要求具有和大人相當的社會地位和決策權力,反抗在家里的從屬地位,更反對家長權威式的干涉。(2)與大人之間有一個觀念上的碰撞:開始對自然世界,對社會,對人生,對人際關系等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但由于他們受思維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其觀念具有幼稚性,表現出主動、偏激、絕對性。他們不理解大人的想法為什么與他們格格不入,更反對家長強加給他們的觀念。(3)不能自控的情緒波動:由于孩子生理加速發(fā)展而造成的身心發(fā)展現狀的不適應和不平衡,他們在缺乏準備的條件下,面對許多矛盾和困惑,這些不斷出現的“矛盾”“麻煩”常常讓他焦慮,遇到不滿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現突發(fā)式的情緒控制。
三、叛逆期孩子的教育策略
1.給孩子平等的發(fā)言權
(1)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觀點,不管這個想法和觀點在你看來多么的可笑和不現實,都一定要很耐心和很認真聽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2)不要隨意指責和草率地對孩子的觀點給以否認和評論。
(3)要對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做一個積極反應,讓孩子充分地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做出積極的姿態(tài):“你這個想法不錯,要是再加一點或改變一點就更完善。”家長的積極反應可以讓孩子心情愉快,充滿成就感,從而積極向上。
2.批評孩子時切莫傷害孩子自尊心
(1)分清場合和措辭:切莫當著孩子的朋友、老師的面批評孩子,批評措辭要適當,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么不如某某學習好,你怎么什么都不如某某呢?”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
(2)對事不對人,批評孩子時不要用“你怎么從來”、“你怎么總是”等言語,要針對這件事,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
(3)適當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激烈沖動的時候,家長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態(tài)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息沖動后再作批評。
3.讓孩子學會將心比心
家長干涉過問孩子的行為,應當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如:“媽媽能理解你,但你這樣,媽媽真的很擔心。相信你能理解媽媽的心情,會自己處理好這些事情?!弊尯⒆又兰议L的愛心,先詢問原因,并說明自己心里著急、擔心,希望孩子站在家長角度,體會家長的愛心和不易。
4.與孩子的對話盡量少產生摩擦
如果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愛心是基礎,那么耐心就是方式方法的問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盡量地沉住氣,話到嘴邊咽一口,盡量地改變對話的語氣、方式和方法,盡量地在對話前要弄清楚孩子的心情、情緒、學業(yè)情況后,先降低自己的身份,尋找到與之對應的切入點,打開孩子的心扉后,再循序漸進,用自己嚴密的邏輯推理為孩子指點迷津。
5.讓孩子多讀有關邏輯推理方面的書籍
一般孩子的成熟的思維和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在這個階段形成,所以家長應極力給孩子講述有關的知識,并對于事理進行簡要的分析,幫助其形成嚴密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6.讓孩子參加各種社會實踐
與叛逆期性格同期產生的其他品質還有吃苦耐勞、渴望成功等多種心理品質。這些心理品質的形成將與叛逆的心理品質一同滋生并滋長,所以要減少叛逆等消極心理的影響,就要促進積極的心理品質的形成,逐漸使良好的、積極的心理品質在孩子成長期占主導地位,消極的心理品質就會自然而然逐漸減退。比如孩子回家后就主動做作業(yè),能主動承擔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遇到稍微復雜的事情能說出簡單的處理意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等等,對于這些,家長應及時恰當的予以肯定,這樣孩子就會有了滿足感、成就感,就會朝著這方面積極進取。
四、叛逆期孩子教育的幾個誤區(qū)
1.順從思想
大多具有叛逆性格特點的孩子都不好教育,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來對待孩子,切忌操之過急,凡事都要思考,有些事情不能簡單武斷,不要因為難管,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一概滿足,這是大多母親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2.嚴管思想
有些家長對孩子不信任,沒有給小孩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對孩子的教育達到事無巨細的程度,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孩子本身在學校里有壓力,回家以后來自于家長的壓力更大,只能迫使孩子越來越叛逆,與你的教育目標愈來愈遠。
3.放空思想
有些家長可能因為平時的工作忙、壓力大,只顧及自己的工作,或一心撲在做生意或掙錢上面,總想著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而輕視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不聞不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吧倌陱妱t國強,少年雄于亞洲,則國雄于亞洲?!惫芎煤⒆邮菍⒆雍妥约旱膶碡撠?。每個孩子都要長大,都會經歷“叛逆”,作為家長,只要能細心觀察、耐心傾聽、用心思考,真誠地去關愛、理解、引導孩子,那“叛逆”將不再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火焰山,而會成為滋潤父母和孩子感情的涓涓細流,成為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寶貴經驗和終身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