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傾聽基礎上的教學,是基于學生立場的教學。在傾聽中,學生能夠自由而充分地表達,能夠尊重并汲取他人的觀點,從而促進思維的交流與碰撞。對于有效傾聽,教師需要摒棄話語霸權,轉換自身角色,同時實施各種策略幫助課堂傾聽氛圍形成,讓學生敢于表達、樂于分享,讓學生在傾聽中感受到愉悅和幸福。一、安全——有效傾聽的保障

安全在于不輕易否定。教師對學生的觀點和想法都要保持審慎的態(tài)度,在學生展開生生對話時更要提醒自己不能輕易介入。同時,教師也要果斷地對學生之間不恰當的評價言論進行引導和糾正,保證課堂傾聽過程的和諧,使每一個孩子都不會被壓抑,每一雙傾聽的耳朵都能及時捕獲他們需要的信息。如在教學“認識毫米”一課時,教師請同學們尋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毫米。

生:我發(fā)現5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生:1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有學生笑起來)

師:你們笑什么?

生:一張紙?zhí)×?,沒有1毫米那么長。

師:一張紙非常薄,厚度很小。在他的認識里,毫米實在是一個很小的長度單位。所以,盡管回答不夠準確,但有自己的認真思考。請xxx同學到前面來量一量,多少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

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促進學生感知的完善,建立準確的表象;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言,挖掘其中的亮點,細心呵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對話——有效傾聽的延展

教師努力渲染寬松自由的傾聽氛圍,才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互動中,主動地將他人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相對比印證,及時響應“所見略同”的觀點,補充“殊途同歸”的想法,乃至駁斥“不與為謀”的思路。教師要適時保持沉默和期待,讓學生在互動互補的思維碰撞中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如在教學“找規(guī)律(周期問題)”時,教師讓部分學生匯報思考成果。

生1:我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的。圓形表示藍花,三角形表示紅花,這樣畫下去,第15個是圓形,即藍花。

師: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同的物體,這個方法真不錯!

生2:我是用計算的方法:15除以2得到7,還余1。每2個為一組,都是一朵藍花和一朵紅花。有這樣的7組,最后還剩下1朵,就是這朵藍花。

師:想得很清楚,說得也很清楚。如果能添上單位名稱,就寫得也清楚了。

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充分發(fā)揮生生之間的互動,采用類似“答記者問”的形式,給予了學生展現自我思維成果的機會,搭建了一個多維互動的舞臺,吸納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表達和傾聽達到了和諧共生。

三、生成——有效傾聽的催化

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上的各種“旁逸斜出”,調整方向和節(jié)奏,把握傾聽與對話間的平衡,引領學生在傾聽中注入自己的智慧,在生成中增進傾聽的價值。如教學“認識方向”一課,

師: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你還知道哪些方向?

生:我還知道西北,我看電視上曾經播過天氣預報,說從西北吹來一股冷空氣。

師:真好!從電視上學到了數學知識。

生:我從媽媽那里也學到了一個方向,是東北。媽媽說,我舅舅常年在東北工作,那里可冷了。

生:我也聽說過東北,爺爺看的一部電視劇,就是說的東北農村里的故事。

生: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峨眉山旅游,那里是我國西南地區(qū)。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學到了這么多數學知識,真是一個有心人!真了不起!我們現在知道,除了東南西北之外,還有4個方向,分別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學生從身邊找到了生活與新知的連接點,用自己的生活經歷拉近了與新課內容的距離。教師敏銳地抓住這一契機,鼓勵學生深度挖掘自身的經驗積累,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教學中蕩起層層動人的漣漪。

“傾聽兒童的聲音,就是聽取兒童的內心世界?!睒嫿〝祵W課堂上的有效傾聽,是教師對學生內心需要的發(fā)現。在傾聽中,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驚奇和快樂;在教師的支持下,數學學習如同一曲婉轉悠揚的美妙旋律,蕩漾在學生幸福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