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開放大學精神構筑中核心價值觀的思考
作者: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寶雞市分校 陜西寶雞 韓 剛
發(fā)布時間:2014-06-24 10:29:35
【摘 要】開放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對開放大學精神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觀點,也是確保開放大學良性發(fā)展、提高培養(yǎng)目標質量的精神依托。開放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應當具備理想性、共識性、統(tǒng)領性,這樣才不會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鍵詞】開放大學 精神 核心價值觀 培養(yǎng)目標 價值理念
本文為陜西廣播電視大學2011年度科研課題《以儒家“知行合一”思想構筑開放大學的精神的研究》(項目編號:11-04-B15)階段性成果。
2012年7月18日,國家開放大學、北京市開放大學、上海市開放大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時掛牌成立,這標志著廣播電視大學已成功轉型,將在一個更高的發(fā)展平臺上為國家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而發(fā)揮作用。從我國大學發(fā)展的歷史軌跡中不難發(fā)現(xiàn),辦一所大學不易,辦好一所大學更難。如今已經(jīng)掛牌和即將掛牌的開放大學是在國家開放大學的總體引領下,體系龐大、校園分布廣泛、學生人數(shù)眾多的全國最大的沒有圍墻的大學,這樣的一所巨型大學,如果沒有一種精神力量的凝聚,那么,要辦好這樣的大學,就會成為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v觀世界每一所著名的大學,他們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地培養(yǎng)出成就卓著的人才,持續(xù)地保持輝煌的聲譽,與這些大學所固守的精神息息相關,對這種精神起著重要支撐作用的就是每所大學所秉持的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中居統(tǒng)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個社會必須長期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準則。開放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對開放大學精神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觀點,是開放大學內涵中的核心要素,決定著它的辦學方向、辦學品格,同時也是確保開放大學良性發(fā)展、提高培養(yǎng)目標質量的精神依托。
一個社會或一個團體的核心價值觀不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而是基于對所處的時代及環(huán)境進行的歷史與現(xiàn)實、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個體全面而深度的分析,經(jīng)過概括、凝練之后而得之,是這個社會和團體一種科學的、理性的抉擇。開放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應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基礎之上,反映社會主義經(jīng)濟、政治、文化和教育制度的要求,體現(xiàn)我國教育發(fā)展方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以教育民主、有教無類的普世價值觀為內核,充分反映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實現(xiàn)開放教育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
在構筑我國開放大學精神的過程中,只有集中體現(xiàn)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為共同理想、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開放創(chuàng)新為特色的時代精神、以教育公平為道德規(guī)范、在教育科學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價值理念,才能作為開放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
開放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應具備以下特性:
1.理想性:核心價值觀把開放大學師生的遠大理想同未來肩負的責任結合起來,既要腳踏實地處理好當下的學習與工作,又要有所超越,成為引導師生進行價值追求和價值實踐的理想與信仰。理想性是核心價值觀的根本所在??鬃印⑼蹶柮?、盧梭、馬克思所創(chuàng)立的理論都以理想性來引導人們奮進的方向。德國教育家洪堡在創(chuàng)建柏林洪堡大學時提出了對現(xiàn)代大學的理想:一是對科學的探求,一是個性與道德的修養(yǎng)。在這個理想之下,他又指出:其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以及大學的任務均是雙重的:除了教學外大學還有研究的任務,學生和教師直接參加研究工作。而且在教學和研究上大學擁有比較大的自由性。在這個理想的引領下,柏林洪堡大學產(chǎn)生了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這個理想的召喚下費希特、尼布爾、黑格爾、愛因斯坦、薛定諤等著名學者來此任教,在這個理想的吸引下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火箭專家馮·布勞恩、詩人海涅、中國總理周恩來、歷史學家陳寅恪、傅斯年等來此就讀。正是因為核心價值觀的理想性,人們才能不斷在求知與實踐中修正目標,糾正偏差,避免失誤。正是有了理想的精神支柱,人們才能朝著共同的價值目標邁進,不斷獲得前進的精神動力。
2.共識性:它是一個團體或一個組織對一種觀點、一種現(xiàn)象或一種理念的集體認知。有了這種集體認知,這個團體或組織的每一個成員就會在思想上達成共識,表現(xiàn)出高度一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以后創(chuàng)建了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毛澤東主席親自為抗大制定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教育方針。這個教育方針成為抗大的核心價值觀,它得到了抗大歷屆學員的共同認知,在抗大辦學的九年中間,數(shù)以十萬計的學員認真履行,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下,他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出色完成學業(yè),畢業(yè)時抗大的學員們高唱著校歌奔赴全國的各個戰(zhàn)場,為新中國的建立浴血奮戰(zhàn),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轉型后的開放大學應該繼承先輩們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作為養(yǎng)料,汲取科學、先進的理念,在民族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的共同認知下,強化和統(tǒng)一我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種開放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就應是未來全國各地的開放大學師生普遍認同的價值理想、價值信念、價值信仰的集中反映,并內化為全體師生普遍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價值原則。核心價值觀只有得到全體師生的普遍認同,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正是遵循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引導,全體教職工和每一屆學生才能沿著同一個價值導向、朝著同一個價值目標齊心協(xié)力團結奮斗,否則,核心價值觀就會失去存在的社會心理基礎,發(fā)揮不了應有的主導作用。
3.統(tǒng)領性:是指一種思想或理論對一個社會或行業(yè)起到高度的凝聚、統(tǒng)一、引領作用,它具有高屋建瓴、抽象概括、統(tǒng)攝全局的性質。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口號,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主義、蒙昧主義和神的權威,在人文主義的統(tǒng)領下新興階級中的大批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熱情激蕩的文人學者表現(xiàn)了蓬勃的革命朝氣、滿懷信心的樂觀精神和無限的創(chuàng)造性,為歐洲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非洲巨人納爾遜·曼德拉一生追求平等、寬容,他用這種核心價值觀帶領著黑人同白人種族主義者進行抗爭,最終取得了民族和解,消除了南非社會最大的隱憂。這位被敵人囚禁了27年的政治家,以他高尚的品德、堅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智慧贏得了成功與世人的尊敬。英國開放大學之所以能夠成為擁有180000名學生的世界上人數(shù)最多的大學,與它所秉持的不分種族、不分國別,平等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放精神密不可分。與英國開放大學相反,美國的開放大學,由于沒有一個統(tǒng)領性的核心價值體系,辦學理念含混不清,課程的不適應、生源缺乏、資金短缺等原因,開辦僅四年便宣布倒閉,其教訓值得我們引以為鑒。開放大學精神的核心價值觀,應當高度概括并集中反映開放大學人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和奮斗方向,其感召力、引領力和凝聚力對開放大學師生的價值觀、價值追求應當具有統(tǒng)領、整合與協(xié)調作用,它調整著開放大學的辦學方向,使之順利地到達預定的目標。
我國開放大學精神的構筑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宏大工程,從一開始,開放大學人就需要用一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心態(tài)去從事這項工作。開放大學的師生是構筑這所大學精神的主體,那么就理所應當?shù)爻蔀樯鐣髁x核心價值觀堅定的守望者、踐行者和傳承者,無論社會風氣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都應“不畏浮云遮望眼”,以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就像是一座大廈的頂梁柱,而核心價值觀就是頂梁柱的基座,基座正了,柱子才不會傾斜,大廈也就會越蓋越高。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下,開放大學精神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就會有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就不會偏離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開放大學與國際接軌,成為我國建設終身學習型社會的生力軍的愿景才不會成為空話。
參考文獻:
[1]劉延東.努力辦好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 在國家開放大學揭牌儀式上的講話.
[2]韓振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是一回事嗎?[M].光明日報,2011-1-24.
[3]韓欣汝.洪堡教育理念與高等教育的發(fā)展[J].學理論,2012,15.
[4]葉尚志.繼承發(fā)揚抗大精神[J].人才開發(fā),2008,8.
[5]劉永全.為什么美國開放大學會失敗[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