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著名教師竇桂梅說:“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guī)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一師一品”,是我校校本研修活動的一種方式。各科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問題和困惑,可以通過學科“集體大教研”時間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請求校內(nèi)名師或同伴的幫助。學校教導處根據(jù)教師的疑惑,結(jié)合校本研修計劃,有選擇地設計研修活動,或組織“集體研討”,或預約“名師”進行指引,或針對個案進行“專題會診”,以促進教師在“同伴互助”中獲得成長?!耙粠熞黄贰边@種方式使教師在自我成長的路上更多的與自我心靈進行對話,不盲目,不跟風,在自我積淀的基礎(chǔ)上盡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完善自己的教學觀點,進而高舉自己的教學主張。

【案例】

緣起:一次“憤怒的思考”

一次,在我教授五年級第一學期課文《一個蘋果》時,發(fā)生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課堂上,我?guī)ьI(lǐng)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chǔ)之上,開始初讀課文。朗讀的學生讀到了課文倒數(shù)第三自然段:吃蘋果也要作一番動員。我說:“同志們,我們能夠趕走敵人,奪回陣地,難道我們就不能吃掉這個蘋果嗎?來,一人吃一口!”說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蘋果傳給步話機員小李。小李放到嘴邊,咬了一小口,交給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口,傳給了小張。這樣一個挨一個傳下去,轉(zhuǎn)了一圈,蘋果還剩下大半個。

此時,班里突然傳來一聲小聲的嘀咕:“這么多人咬一個蘋果,多不衛(wèi)生啊……”這句話似“一石激起千層浪”,班里霎時響起了一陣笑聲。

我很生氣,心想:這么嚴肅的課文,怎么能這樣說呢?我立即訓斥了那個嘀咕的調(diào)皮鬼,然而這節(jié)本來精心準備的課剩下的時間也上得索然無味。

下課之后,我仍然在思考著:此類型課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在課文背景離學生較遠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感?在當今物質(zhì)充足的環(huán)境下,如何使學生體會特殊年代的人物感受?究竟如何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效率、最精的手段使學生入情入境呢?我提出自己的教學問題之后,同組內(nèi)的老師也作出響應,大家紛紛思考此類型課文在教學時應該把握什么樣的教學理念。

在我?!耙粠熞黄贰钡慕虒W研討風潮之下,基于我的疑惑與思考,教導處組織了一次關(guān)于此類課文教學的集體研討。

研修:剖析的一幕

研討活動,從五年級龔哲勇老師執(zhí)教《一個蘋果》一課中那一次“憤怒的思考”開始……

主持人胡軍主任:歡迎大家在我?!耙粠熞黄贰被顒又袇⑴c此次研討,希望我們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長,共同提高!下面我們有請五年級組龔哲勇老師介紹自己在課堂中的疑惑與思考。

(龔哲勇老師簡要闡述自己在教學中的疑惑、思考以及想法。)

主持人:請大家圍繞本次研討的此類型離學生生活較遠的課文如何把握其教學理念進行交流。

楊萍:我認為,在此類離學生生活較遠的課文教學中,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背景資料的補充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也可以借助現(xiàn)代教技手段,通過音像播放《一個蘋果》這個故事所發(fā)生的背景戰(zhàn)爭——上甘嶺戰(zhàn)役的相關(guān)資料,再加上教師語言營造意境,渲染氛圍,使學生想象畫面,身臨其境,自然不會發(fā)生那樣的議論……

趙懿:我也有同感。再比如《生死攸關(guān)的燭光》一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背景資料,包括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的出示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在讀文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是這節(jié)課上的好與壞的關(guān)鍵。

寧紅莉:對,我們備課時一定要考慮到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如何去走入文本,深層次的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情感。有人說,現(xiàn)在的孩子是“冷漠的一代”,他們看到悲傷的事情不哭,看到快樂的事情不笑,缺少最基本的情感體驗。這也就是龔老師在課堂中那次“憤怒的思考”所產(chǎn)生的時代特征了。

龔哲勇:這一點讓我想起近來幾則關(guān)于在大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而被訛詐的新聞,在類似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的背后,我看到的是當今社會部分人性的冷漠。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在自己的教學中珍視學生對于文本的深層次體驗,才能喚醒學生人性中最柔軟最真實的部分!

張惠敏:龔老師的疑惑與思考,讓我想到,教師在關(guān)注學生學情時,更應該關(guān)注學生在文章中的體驗,所以不僅是教學《一個蘋果》這一篇課文,而是學會在今后別的類型的課文學習中,比如古詩教學,都可以通過搜集,尋找豐富的背景資料來幫助自己理解意思,體會文中表達的情感……

主持人胡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饼徖蠋煹乃伎寂c疑惑,可以在我?!耙粠熞黄贰钡慕虒W特色引領(lǐng)下,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是不是能叫做“體驗語文”呢?

龔哲勇:這個提法讓我豁然開朗,我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發(fā)現(xiàn) “體驗”及其同義詞“感受”、“感悟”等詞語的出現(xiàn)頻率高得出奇??梢娦抡n標對于“體驗”的重視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體驗是“主客融合”的一種理想境界,應該是讀文的最高境界。

杜穎妮:不過,對于“體驗語文”這個提法,我們還應該再深入探討它在具體教學中的應用。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情感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積累、運用語言,把聽說讀寫聯(lián)系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

龔哲勇:我想起自己在教學《圓圓的沙?!芬徽n時,引導學生做這顆沙粒的同伴,與這顆圓圓的沙粒進行對話。這也是一種學生的角色體驗,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感悟,還極好地訓練了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提升:我的“教學主張”

研討會上,教師們紛紛各抒己見,其中也不乏 “唇槍舌劍”的爭論。但是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通過本次教學研討活動,我之前那次“憤怒的思考”卻逐漸明朗,剝?nèi)ァ皯嵟钡耐鈿?,靜下心來想到的是自己備課時關(guān)注學情不夠,沒有帶領(lǐng)學生深入文本,更沒有使學生深入體驗人物的情感……

此后,我在同伴們的幫助下,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體驗語文”。我認識到運用“體驗語文”的教學理念要注意以下幾點:

——用“文本體驗”建立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

——用“角色體驗”建立文本與生活之間的橋梁。

——用“寫作體驗”聯(lián)系學生、文本與生活。

當然,“體驗語文”的提出,還有一些其他的困惑,但是,只有我們越來越多地珍視“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實,在充實中成長,才能使學生獲得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情感和語文學習的樂趣!我也將在今后同伴互助的研修中,在“一師一品”的教研浪潮中繼續(xù)成長……

【點評】

這是我校頗為典型的“一師一品”研討案例,在這一案例中,我們看到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疑惑與思考,與同伴進行研修討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集體研討的合力把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個思維火花,在同伴的梳理、幫助、提升之下,通過“一師一品”活動推波助瀾,“眾人拾柴”,進而形成智慧之火,思想之火,教育之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得到提升,校本研修活動也落到實處。

“一師一品”活動操作流程是:

借助“一師一品”校本研修活動,教師在形成之初便要學會審視,在集體研修中,引領(lǐng)所有教師調(diào)動自己的智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進行原點的追問。在不斷的“會診”中,再一次促使教師們不斷鉆研,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更新教育觀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所有參與研修的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再上新臺階,在不斷的研修中促進了教師集體化專業(yè)成長。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工作中,要揚長避短,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形成和諧、向上的氛圍,致力研究,學會反思,定期開展教學沙龍研討,交流自己對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的一些思考,也是我校一貫的傳統(tǒng)教研方式,也是我們大雁塔小學的“校本研訓”的特色。這樣的研修,是立足于教育教學現(xiàn)實基礎(chǔ),建立在扎實的理論研究之上,雖是一條艱辛的研討之路,但更是一條幸福的研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