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要比做個一頭扎進高效課堂洪流里的無頭蒼蠅要緊的多。

教師不應該隨波逐流,即便是眼下如火如荼進行著的高效課堂也離不開教師素養(yǎng),所以,教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考量和認識自己。

一、以豐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武裝頭腦

中西方教育教學理論家的書籍應該常備左右。尤其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也有書名為《給教師的建議》)。不僅初中教師應該讀,甚至準備參加教師行業(yè)的準“老師”也應該讀,幼兒教師,高中教師,我甚至認為如果你想做個合格的爸爸或媽媽你也該看看這本書。

教育是大事。對孩子一生影響最大的不是老師,而是家長。孩子入學前已經由你給它上足了第一課,這第一課幾乎每天都在繼續(xù)。通過觀察,我發(fā)現家長的“王法”越硬孩子越不聽話,這種情況往往表現在學前階段。三周歲的孩子已經很聽話很懂事了,為什么有的孩子毫無規(guī)矩,甚至很不禮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里有大量的篇幅來研究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和智力教育,比如,書中明確表示“學齡初期的觀察訓練——這是智力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以及“怎樣在學齡前期研究兒童的思維”等等,我想,我們都是教師,都是自己孩子的教師,我們有必要充實自己,教育更好的人。

那么,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全文有很大部分在以宗教的教條來規(guī)勉人,但是其中閃現的教育光輝足以照耀我們整個教育生涯。教育學、心理學的書籍當然也是必修的,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有的放矢,有條不紊。理論的積累是點點滴滴的,不能今天需要今天擷取,理論只有放到實踐中檢驗過,才能成為我們的工具和武器。

二、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

不由得想到蘇霍姆林斯基,他說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你會演奏某一種樂器,那么你作為一個教育者就占很多優(yōu)勢;如果你身上還有一點哪怕是很小的音樂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國王,就是主宰者,因為音樂能使師生的心靈親近起來,能使學生心靈中最隱秘的角落都展現在教育者的面前。如果你不會任何樂器,那么在你的手上和心里就應當有另一種對人的心靈施加影響的強有力的手段——這個手段就是文藝?!蔽液軕c幸,我有最后那件法寶,我希望自己讀過并收藏很多書籍,那會是我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或許你比我幸運,那就用起來吧,讓心靈和心靈更靠近!那樣,你會是一個魅力十足的人,會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

不論你是哪個學科的老師,都應該有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的教學語言、評價語言,甚至日常和學生的交談都無不需要語文的滋養(yǎng),經過語文潤色的話語是充滿魅力的,機智幽默的談話更是深受學生的喜愛。這種師生間的話語文化性也體現出地域特點:城市環(huán)境優(yōu)雅,人們生活在文化層次較高的氛圍中,對學生影響很大。而農村交通不暢,環(huán)境閉塞,視野逼仄,導致教師信息獲得的滯后性,從而逐漸形成話語文化中的“鄉(xiāng)土化”。所以,我們更需要文化氛圍的感染和滋養(yǎng),出路就是多讀書,打開心靈的大門,敞開心懷,接納自己,提高自己!教師謀求個人發(fā)展的愿望,成為一種內驅力,它會帶動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從而可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良好的教師素養(yǎng)好比鋒利的寶劍,無論如何揮舞都能所向披靡。教師自我提高的愿望是一種內驅力,由內心生出的發(fā)展的渴望才是根本動力。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yè),就肩負了責任。提高自己,其實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那么,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