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作為一門研究物質(zhì)世界普遍關系、基本結構與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學科,其本質(zhì)可以理解為實驗科學。從這一角度出發(fā),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作為在物理知識系統(tǒng)中扮演著啟蒙教育角色的初中物理,其抽象的運動規(guī)律更加需要借助物化的實驗來體現(xiàn),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喜愛物理。

教師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步驟來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1.營造濃厚的實驗氛圍。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首先應當通過營造濃厚的實驗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這一方面是提高教師教學重視程度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督促學生認真實驗的需要。具體來講,其一,在實驗課前,教師可圍繞實驗內(nèi)容,就生活中的系列現(xiàn)象對學生發(fā)問。如針對《光的折射》實驗提問“為什么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來有點斜”、 “為什么漁民在捕魚時明明瞄準了魚的位置卻始終抓不住”、 “為什么在游泳時,池水看起來比實際深度要淺”等生活小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實驗興趣。這里需要學生弄清楚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避免脫離教材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其二,在實驗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成功實驗結果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如在《靜摩擦與滾動摩擦》中,針對學生通過筷子提米、滾珠軸承等實驗所記錄下的準確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分享,以此來深化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實驗信心。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在于肯定之后的后續(xù)分享,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彼此幫助,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濃厚良性的實驗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

2.采用科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設置教學課程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教師應當依托科學的教學模式來踐行實驗教學。這一方面是發(fā)揮實驗教學功能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保證實驗教學有序開展的需要。具體來講,其一,教師應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最大程度地運用到實驗探究教學中。以大氣壓強章節(jié)中的《噴泉實驗》為例,該實驗所需要的器材包括圓底燒瓶、保溫瓶、玻璃管、水槽等,準備這些器材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假如教師可以借鑒美國玩家的“沸騰可樂”實驗,由可口可樂與曼妥思糖來進行實驗,不僅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更具趣味性。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在于“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將閑置的資源最大化利用。這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動手改裝能力。其二,教師應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實驗探究教學。包括變換實驗場地,如由室內(nèi)實驗室到室外空地、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如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增強或放大實驗結果等。舉辦互動交流會,交流體會感受等。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之處在于“技術引入,資源外擴”,這既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程度,又有利于學生增長見識,開拓眼界。為實驗創(chuàng)造更加便利的條件與更加有趣的因素。

3.設置合理的評價體系。運用評價體系教師進行自我審視、反思、總結,以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為參考依據(jù),因此,學校與教師都應當為實驗教學設置合理的評價體系。這一方面是保障實驗教學順利開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改進教學不足的需要。具體來講,其一,教師可以邀請資歷更深、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來對實驗教學進行評價。如通過公開課、教學交流座談會等方式來聽取老教師的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之處在于盡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搜集意見。如教師在實驗課上的肢體語言、口頭語言是否合適,對實驗關鍵點的把握是否準確,對學生的操作引導與幫助是否合適等。其二,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對實驗課進行評價。如指出實驗課的不足、期望改進的地方、理想的實驗模式等。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之處在于評價的匿名性,避免學生因膽怯或不安的心理而不敢如實反映老師授課過程的不足之處。

初中物理實驗的本質(zhì)應當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與幫助下,通過“進行實驗→觀察現(xiàn)象→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推理關系→驗證定律”的方式來學習吸收、理解掌握相關物理知識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的教師,應當明確有效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基本要求并制訂好教學策略,將枯燥的定律公式轉變?yōu)樾蜗笊鷦拥奈锢韺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物理求知欲,從而為搭建高效科學的物理教學體系提供一個重要的承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