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愛和青春獻給山區(qū)教育事業(yè)
發(fā)布時間:2014-12-29 16:33:24
本網(wǎng)訊 胡貴軍 記得一位從教多年的老前輩說:“當一名山區(qū)老師難,做一名山區(qū)男老師就更難,想做一個有成績的山區(qū)男教師,那是難上加難!”鄭新春不信這個理兒,從23歲師范院校畢業(yè)分配到秦嶺南麓腹地的佛坪縣中學至今,他放棄改行或到更好的環(huán)境從教的機會,一干就是31個年頭,把所有愛和青春都獻給了山區(qū)的教育事業(yè)。
今年52歲的鄭新春是佛坪縣中學一名高中化學教師,從教30余年,他擔任班主任工作25年,帶過畢業(yè)班10屆左右。任教以來,他一直以高尚的師德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作為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為人有口皆碑,獲得“全國優(yōu)秀教師”、漢中市第三屆名師、漢中市高中化學學科帶頭人、市級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鄭新春認為,只帶課不帶班的教師算不得完整的教師,也不能把教師工作做到極致。在班級管理中,他注重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傳道”,幫助學生鑄造美好心靈,培養(yǎng)健康心志、良好習慣與高尚品德班,他被譽為學校的“大班主任”。每天早上的晨讀聲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午自習時,他早早走進教室,清點人數(shù),做學困生思想工作;傍晚,正是人們在河邊、花園、電視機前消遣娛樂的時候,他卻和學生一起在演繹原子核和電子變化的故事,探討人生哲學……;下晚自習,已是九、十點,他還要去宿舍查看學生就寢情況。校領導常關心地說:“你這樣沒日沒夜地干,會把身體拖垮的!”他卻笑著說:“沒事,我已經(jīng)習慣了,身體也吃得消?!边@些看似平凡而瑣碎的工作,他一干就是幾十年,付出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愛和尊重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只要對學生傾注愛心、耐心、恒心,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编嵭麓哼@樣說,也這樣做。在他的班級有位叫李宏(化名)的學生,父母都是沒文化的打工者,李宏平時學習一直很穩(wěn)定,高三第二學期時,由于幾次模擬考試不理想,他就對高考失去了信心,每天進網(wǎng)吧玩通宵,最后竟然把書也搬回了家。父母和親戚們苦口婆心地規(guī)勸都無濟于事。鄭新春多次通過家訪和電話做李宏的思想工作,并抓住李宏自尊心強、好勝的個性,不斷激發(fā)他的理智感和榮譽感,使他重返校園。隨后,鄭新春經(jīng)常給李宏輔導功課,還盡自己所能給予他生活上的各種幫助。在去年高考中,李宏的成績達到一本分數(shù)線,走進夢想的“象牙塔”。在開始大學生活的那一年教師節(jié),李宏從千里之外給鄭老師寄來熱情洋溢的信,以表達感激之情:“月兒被烏云遮蓋,是風將它吹散;禾苗被烈日曝曬,是雨將它灌溉。當我跌入陰暗的谷底,老師,是您用堅定的雙臂將我托起!沒有您的諄諄教導和包容關懷,就沒有我的今天……”鄭新春捧著信高興地說:“還有什么比看著自己教出的學生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更令教師欣慰的呢?”
鄭新春不僅班務工作出色,教學業(yè)務也堪稱一流。他認為“一心只讀圣賢書”培養(yǎng)出來的“高分低能型”人才是不具有競爭力的。因此,教學中,他積極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注重通過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為其終身奠基。備課時,他除了備好教材,做好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之外,更注重“備好學生”,尤其是關注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心理調(diào)適能力以及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在學校實驗儀器和藥品等條件較差的情況下,他利用現(xiàn)有實驗條件和學生一起自制并加以改進實驗器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已成了現(xiàn)代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鄭新春在這方面絕不輸于年輕人,他虛心求教,常為了精心準備一節(jié)課件而埋頭伏案。面對如今大勢所趨的“自主式教學”模式,他更是帶頭參與大膽創(chuàng)新,每年自費訂閱《中學生理化生報》《中學化學教學參考》等報刊雜志,收集化學教學信息。他還積極投身于教學研究工作,2006年以來在《考試報》《數(shù)理化學習》等市級以上報刊發(fā)表了教學論文1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