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是渭南市臨渭區(qū)教育局近年來鼎力開辟的有利于教師成長的新教研途徑。作為基層學校,我們從教師的教育理念、專業(yè)發(fā)展、課題研究等方面深入探索,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校本研修”操作策略,讓“校本研修”真正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肥沃之壤。

一、電子備課與研修相結合,形成校本研修動力

為了使常規(guī)備課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效率。我們借助校本研修對教師備課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梳理,整理出了符合我校實際的“八環(huán)”備課模式,加大了平行備課的力度,充分發(fā)揮中青年教師電子備課的力量,簡化備課繁瑣的書寫,提升備課應用力度。同時,對電子備課的操作要旨、平行備課的方式方法等進行全面培訓。要求語文和數(shù)學教師把電子備課與平行研修緊密結合起來,參考學校提出的學科教學理念,結合任教學段的教學模式和平時教學風格,自主研修,為自己定位教學特色的切入點,借助課堂教學,在不斷實踐驗證中逐步創(chuàng)設出獨具個人特色的教學模式,通過研修反復打磨,如今教師對電子備課不再畏難,不再認為是負擔了,備課和上課的結合更緊密了,效果愈來愈明顯。形成了校本研修的首要動力。

二、課題研究有效進行,激活了校本研修生命力

我校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證。數(shù)學組的課題研究精品課研磨活動,從獨立備課、集體改課、自行研磨到精品課研磨,執(zhí)教教師依據(jù)課標和學生實際調整設計,精心制作課件,凸顯了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進一步驗證課題操作策略的實效性,同時踐行了新課標精神。語文組打造的“校本研修下的課題促進模式”研磨與研評活動,由磨課、評課、改課三大版塊組成。尤其是評課,教師們從亮點、問題、建議三個方面展開評定,所有聽課教師按照課堂觀察量表,教研主力軍依據(jù)分量表,針對執(zhí)教教師的課堂教學閱讀策略分學段以公正、公平的態(tài)度,對其做出正確評價。這種評價不限于一人一事,立足課題,從新課標理念出發(fā),審視課堂教學行為所展示的在校本研修中所形成的新的教育思想及教學觀念,在評價過程中施教者與聽課者享有平等權利。在聽評課中反思,既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又可以與不同意見平等交流;既可闡述自己組織教學活動的初衷,又可在實踐基礎上提出對教學活動的修改意見。通過同行互動探討,博采眾長進行反思研修以磨促學、以研促教,激發(fā)了教師落實教學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出了教師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工作有效性的提高。從而真正使執(zhí)教教師或參與交流教師獲取更多的信息,形成了一定研修模式,進一步激活了校本研修生命力,加快了教師成長節(jié)奏。

三、成才式特色教師培養(yǎng),提升了校本研修活力

語文、數(shù)學教研主力軍隊伍的成立與打造是我們以校本研修為契機,新推出的成才式特色教師培養(yǎng)的又一舉措。結合我校教學工作實際和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對全體教師“有效教學目標的落實”——定標、調標、試標、測標、論標中的“定標”和“調標”進行了培訓,對《課堂觀察總量表》及《閱讀教學“讀”的觀察記錄表》、《教師課堂有效提問觀察記錄表》、《學生課堂有效參與的觀察記錄表》等分量表進行了詳盡地解讀和應用知識培訓。由教研主力軍牽頭承擔學校大型校本研修交流、課題研究任務,以此帶動其他教師積極參與校本研修活動,充分發(fā)揮教研主力軍的引領作用。這一舉措的推出給教師創(chuàng)設了教研聯(lián)合體平臺,培養(yǎng)出了一批特色教師,一枝枝獨特的紅杏從教師群體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挖掘各種資源,促進科研特色教師的成長,通過獨立備課、集體改課、自行研磨、精品課研磨,積極改進教學,以課標為準繩,調整設計,精心制作課件,凸顯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進一步驗證課題操作策略的實效性,充分展現(xiàn)學科教學特色。為課題研究的扎實落實起到了引領作用。成才式特色教師的脫穎而出,提升了校本研修活力,成為我校校本本研修工作一道靚麗的風景。

學校的發(fā)展在于教師,校本研修活動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方沃土,駐足校本研修這方沃土,每位教師都在成長、在提高。我堅信只要我們的教師有心扎根于這片沃土,一定還會在研修中發(fā)現(xiàn)新價值,創(chuàng)制出自己的“賽場”,打造新的成長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