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推進工作的 探索與實踐
作者:陜西省周至縣第五中學 陳 濤
發(fā)布時間:2015-04-13 11:24: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由于種種原因,其能力和水平不會在同一層次上。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要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每位學生得到發(fā)展,采取分類推進的模式,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實施分類推進,要研究學生,針對個體制訂目標,因人而異實施教育和評價,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取得最大發(fā)展,達成教育均衡。該過程中,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兩條線尤為重要,合二為一,才能全方位落實分類推進工作。在多年的教學和管理實踐中,我認為實行分類推進是提高教育教學成果最有效的措施。它是能從實質解決問題的基礎性工作,并作為教育和課改的內部全新基因,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本質的改變,對學生教育和課改產生強勁的推力。
那么,學校應怎樣開展分類推進工作呢?
一、學校實施分類推進工作現狀
實施分類推進工作,需要做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要解決許多復雜的問題,做起來會面臨許多棘手、操作的困難,因此,做起來并不像說的那么容易。根據我個人的調查研究,認為目前學校開展此項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有些班主任認為,只有做一個專職班主任,不用帶課才能完成此項工作,因為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些教師消極地認為,分類推進工作是一種理想化的境界,在學校實際工作中很難操作、實施。
針對有些班主任以上的片面認識和思想上的誤區(qū),我一方面手把手的指導他們實際操作,另一方面在思想上進行引領和統(tǒng)一,使他們認識到要提高教育教學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達到共同提高和均衡發(fā)展,采用分類推進的模式,無疑是最佳選擇。否則,只按部就班,運用固有的常規(guī)教育模式,或者說在班級管理中,采用看管式的教育模式,學生就會感到壓抑,缺乏成就感,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缺失,學習效果必然很差。當工作被動,學生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時,要使教學效果提高,只有消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結果既使教師身心俱疲,又造成了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這比前者更耗時耗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實施分類推進,是實施教育,提高教學效能,使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必要方法。如果說某個班主任或科任教師工作被動,學生總體成績差,一定是沒有有效掌握此種方法。分類推進工作應成為班主任、科任教師必備的一項有效的工作方法。
二、實施分類推進的具體措施
分類推進最終是要達到讓學生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也是新課程理念下著力要解決的問題。
1.加強學習,提高全體教師自身理論水平。
新課程現已在全國普遍實施并深刻見效。而學校很多教師還認為是理想境界,這足以反映這些老師在理論層面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足,現代教育理論水平不高。甚至有些教師還沒有完整的看過新大綱,思想還停留在老觀念上,對實施分類推進工作的意義或理解不到位,或只停留在口頭上,或望而卻步。所以,必須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組織教師認真研讀,讓教師充分理解新課程理念,了解新課標,掌握本學科教學大綱,認識實施分類推進工作將會取得的良好效果,學會實施分類推進的工作方法,真正把實施分類推進當作工作的常態(tài)。分類推進落實好了,便會覺得工作既省時省力,又能達到最佳效果。
2.構建有效組織形式。
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密切配合,合二為一,做好以下工作:
學科內、組內優(yōu)差搭配,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局面。這樣,既使優(yōu)生在幫助差生時得到鍛煉,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收獲頗豐,又會使差生受到熏陶,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成績。同時,在幫扶過程中還建立了良好的同學關系,形成了共同提高的合力,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班風、學風也會因此而愈加良好,學習效果必然是成功的、高效的。
3.建立科學的學習小組評價方案。
(1)在組內、組際分類推進活動中,班主任可讓各組學生對當日學習的進步生輪流上報,教師對進步生、分類推進好的小組,充分給予肯定和贊揚,以促進小組活動更進一步深入開展。同時,教師要加強監(jiān)督檢查,對弄虛作假,謊報成績的,要予以關注、啟迪甚至批評,杜絕無效學習小組的出現。(2)實行組長負責制。教師在學習小組內選定最出色的學生任組長,負責督促檢查。并且每日要分配給相應的補差任務,被輔導學生完成后,要求組長要做到每日檢查,做到“節(jié)節(jié)清、日日清”。在檢查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注重被輔導學生學習情況的自我匯報。這樣,既有對學習量的檢查,又有質的檢查——有做有說,達到認知和情感的雙提高,真正收到實效。班主任要定期了解情況,配合科任教師,在小組內每周評出進步最大的學生,作為小組的“周進步之星”以激勵小組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3)靈活安排組內分類推進的內容和方法。每個學習小組內,按學習情況好壞分為A、B、C三個檔次,在幫扶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安排合理的推進任務,特別是C檔學生,不能只是讓他們自己找任務學習,這樣他們可能不會動起來,因為C檔學生本身存在著基礎薄弱,行為習慣差,自我約束力差的情況。因此,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要求,逐步提高,負責幫扶的同學要適時給他們安排學習任務,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自學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并逐步得到推進和提高。
4.班主任有力的組織及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
(1)每周進行一次班長和小組長參加的學生干部會議,重點布置本周中心工作和進行干部培訓,使管理不斷下移,讓學生主動管理并學會管理。班主任逐漸退出直接管理,成為管理的組織者與培訓者。(2)班委會要做好周日下午的行政班會。在班會上要充分評價各小組的分類推進工作成果,要對各小組進行對比,評優(yōu)、評差。班主任重點評價各班干部的作用發(fā)揮情況,以此促進學生干部工作。如果不做好總結與評價,班長和小組長的功能就會弱化,反之就會不斷強化,這是成功的關鍵。
以上管理模式是自主管理模式,要達到這一點需要班主任徹底解放思想,大力實施改革。按照主體教育管理體系,是應該放在自主管理板塊的,在分類推進工作中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自主管理模式是分類推進工作的關鍵,是分類推進工作的組織保障。
5.班主任做實個體教育工作。
(1)要努力解決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目標問題,即每位學生都有想法,并有行動。(2)個體教育難度大,要不斷深入談話,了解學生內心世界,以愛和關心為主,解決思想問題,只有解決好個體思想問題才能實現個體進步。在一月內要不斷收集個體教育成功的案例,并進行交流。(3)班主任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及時發(fā)現變化的學生并予以關注,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困難并給予幫助;班主任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去溫暖學生,讓學生心動。要及時發(fā)現班級里每一個新生的事物,及時關注并引導,要讓班級里顯露出的一丁點生機在第一時間展示光彩。(4)要深入了解調查研究。了解各組內的小事情、小矛盾、小細節(jié),解決具體問題,要發(fā)現小組內成功的做法并推廣,要做好小組整體展示工作。整體展示時,要展示到每一個人,可以談自己也可以談小組。
6.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分類推進。
(1)課堂上要實施小組積分制。由老師組織,值日班長記錄匯總,并能夠上傳到班級小組積分與評價機制,與班級自主管理相結合,達到課堂和班級管理的有效融合。(2) 充分發(fā)揮小組長在課堂中的組織學習作用,表現在討論時的臨時配對,檢測時的組織過程,小組內的適時激勵等等。(3)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對A、B、C三類學生提問與展示,以便達到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掌控。(4)每堂課結束時要產生本節(jié)課優(yōu)秀學習個人和小組,并展示。
7.實行分類推進,要充分落實分類作業(yè)的留置工作。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總會發(fā)現有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考慮“三面”建設。首先是考察面和基礎面。如去年高三級一??荚嚕倚?偡?00分以下的有65人,這些學生如果按平均每人150分計算,則每人每科的成績平均不足30分,而一模與中考試題中的客觀性命題,考察的是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有些非常簡單,只要稍具備一些基礎知識就能做對,且是學生翻開書本自己都能學得懂的知識,答對了得分也遠不止于30分左右,而正是這些最基本的知識,學生卻交了白卷,所以在分類推進的過程中,要了解考查面,分析、掌握學生的基礎面,然后制訂切實可行的、富有針對性的推進計劃。其次是教學面。作為校內教學的補充,家庭作業(yè)是檢查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學中要特別注重作業(yè)的留置及其科學性、合理性。老師當日留的作業(yè),可能包括程度的難、中、易,包括綜合性和知識的生活應用,作業(yè)分為八個份額,往往有四個以上的綜合及提高題目。根據對學生的調研了解,C段學生對這些題目,只有靠抄襲來完成——試想,各科平均30分的學生,基本概念還沒有掌握的學生,如何能完成這么復雜的應用題目,因此,C段學生完成三個份額。C段學生重點在概念及簡單應用或在知識積累部分,留作業(yè)時考慮用A、B段學生的一半時間來完成任務。另一半時間來完成學習小組的補差任務,作業(yè)留置的針對性、科學性強了,分類推進的目的就會在較短時間內有效達成了。
8.做好樹立典型工作。
(1)強調典型的代表性。各科要有進步生代表,各組要有進步代表,全班也要有進步代表,方方面面的代表能促進各方面的發(fā)展。(2)強調典型的公認度。對典型的、進步的人和事要在課堂、小組內、晨會、班會、后黑板等不斷展示宣傳,對階段性的進步學生,要讓班上學生人人皆知。各班每周開展“進步之星”評選活動,并在后黑板展示,進步之星不得少于3名。(3)強調典型的事例支撐。學生原來是什么樣子、遇到的困難有多大、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他有觸動、付諸了怎樣的行動、表現出了怎樣的意志品質,最后取得了怎樣的進步等等。
以上工作盡管繁多,但經過我的總結,每項工作都很具體且切實可行。我先后在西巖坊中學、二曲中學、周至縣第五中學當校長就是依托分類推進,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發(fā)展壯大了學校。
總之,實施分類推進,應是班主任和各科教師常抓不懈的一項工作,不能只把這項工作交給學習小組或班干部,因為分類推進要靠科學的教育方法,要靠專業(yè)化的班主任老師,要靠具有現代教育思想的教師來完成,僅靠學習小組、班長、組長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真正把分類推進工作做實做細,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而當全體學生的均衡發(fā)展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形成教育教學工作的輝煌成就,必然會造就高素質的、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