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地區(qū)辦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后,加之農(nóng)村地區(qū)各項資源匱乏,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比較單一,基本上是停留在課堂上。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少之又少,課外資源缺乏,而且大多數(shù)的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學生的英語學習。面對這種狀況,如何很好地利用和開發(fā)教學資源,成了農(nóng)村英語教學中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一)教材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1.充分利用多媒體。例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中學到形容詞的比較級時,利用人物的體貌特征進行比較,這時就可以將學校和班級里一些體貌特征明顯的老師和同學的照片做成PPT,在課堂上讓學生加以比較,這樣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不僅活起來了而且動起來了。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適當?shù)拇┎逡恍┮曨l作為導課或者課外延伸,雖然短短的一兩分鐘,卻可以馬上把課堂氣氛調動起來。

通過視頻資料學生可以很好地了解知識背景,學習語言的文化差異,如在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級上冊的最后兩個單元中學到了時間日期的表達,就可以趁此機會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英語國家重要節(jié)日的盛況,在課外也可以抽時間給學生播放一些與節(jié)日相關的影片,如圣誕節(jié)播放《小鬼當家》,讓學生從中了解西方國家過圣誕的一些習俗,這樣比干巴巴地講給他們要容易掌握得多。

2.自制教具,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有時候教師面對的可能僅僅是一本教材,這時候要上好英語課必須要發(fā)動師生來共同制作一些簡單實用的教具。如利用班上有特長的學生繪制上課需要的圖片、單詞卡片,制作一些實用的手工折紙,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舊物改造。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做出貢獻的學生加以表揚,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生動手參與的熱情,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二)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環(huán)境

1.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利用課內課外多開展一些英語活動,如每天課上利用5分鐘左右讓學生做一個英語報告,其他同學邊聽邊做筆記,報告完了以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報告內容隨機提問一到兩個問題。報告的內容可以是學生自編的對話,可以是要求背誦的課文,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寫的短文,或者課外搜集的精美文章。這樣長此以往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其他同學的聽力。在課外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查詞典比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頒發(fā)一些小獎品,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得。

2.班級文化建設。利用班級中的黑板報,文化墻等讓學生自己搜集一些英語諺語名句,常用口語表達,趣味故事等,如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常見的句子和一周七天的來歷等和英語文化有關的知識,鼓勵學生記住并使用它們,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人文意識,又積累了知識。

(三)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英語

雖然農(nóng)村地區(qū)相對閉塞,但是學生還是在生活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英語的,比如在學習文具上面,在服飾標簽上,在電視上等。學到關于文具類詞匯時就可以讓學生把他們的文具拿出來,在上面找到相關英語,這種情況下一定會有課本里面沒有涉及到的詞匯,這時就鼓勵學生自己查字典解決,這樣學起來學生有興趣多了。再如學到表示衣服型號的單詞時就可以讓學生看看自己的衣服 標簽,并且?guī)椭鷮W生讀懂標簽,要求學生在以后買衣服的時候多加注意,這樣學以致用,學生非常樂意學。平時多鼓勵學生去查字典,了解這些詞什么意思,什么用法,日積月累,學生就會關注身邊的英語,關注身邊的語言現(xiàn)象。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會遇見一些錯誤的英語翻譯,比如標語警示語等,鼓勵學生去糾錯,引導學生形成善于發(fā)現(xiàn),勇于糾錯的好習慣。

農(nóng)村英語教學中的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開發(fā)多種資源,注重多媒體教學,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以人性化的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必定會給農(nóng)村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不一樣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