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在自主學習課堂模式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它是一種有效的探究式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感情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fā)。它將為學生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 合理構建合作小組

學生合作學習小組的組織形式和人數(shù)等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在分組之前,教師應根據具體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認真研究、分組。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擔任,這種分組有利于開展小組之間的 競爭和組內同學之間取長補短。當然,也可將具有相同興趣、能力相當?shù)膶W生分為一組,這樣分組可以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師生各自的優(yōu)勢。學生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多少可因情況而定,構成方式根據班級實際,可以由教師安排,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組閣”。

二、 適時恰當進行合作學習

1.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討論價值。在討論方法時進行合作。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三角形的判斷時,給出一個角,來判斷這個三角形是哪種三角形?并說明你的判斷方法。這時小組成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成員之間可以互相補充,總結出判斷的具體方法,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在解決開放性問題時進行合作學習。對于那些開放性的練習,經過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再進行小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思維方法,互相促進,形成互動的學習氛圍。在動手操作時進行合作學習。在進行觀察葉片的結構這個實驗時,可以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一個人調試顯微鏡,一個人制作臨時裝片,然后二人進行觀察。這樣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的快樂。

2.合作學習次數(shù)要得當,要掌握好時間。教師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大約需要用多長時間、合作次數(shù)等。一堂課的分組討論不宜過多,一般一至兩次為宜。這樣才能使小組學習集中、深入地進行,獲取較高的質量。要掌握好合作的時間,那么教師在合作之前,就要對小組合作的時間做一個大致的估算,做到心中有數(shù)。

3.教師要進行及時指導。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參與到小組的學習與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fā)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三、做好合作學習后的總結和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都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首先要做好學習情況的總結。教師應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后跟蹤調查、收集反饋信息,也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yè)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進行信息收集,反思學習中的成功與不足,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再做具體的指導,促進每個小組都進行總結,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其次,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從建立起,就決定了有競爭。在評價中我們可以開展小組之間的競爭,產生“優(yōu)秀小組”、“最佳小組”、“最團結小組”等。在評價中,主要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同學最積極主動、團結友好。同時也可以開展生與生之間的競爭,對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評出“最佳合作學習能手”、“進步超常學生”等。評比時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是否有進步等方面進行考評。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讓更多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嘗到成功的滋味,激起學習的熱情,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在協(xié)作中分享互助與競爭、成功與挫折的體驗,嘗到成功的樂趣,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潛能。作為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讓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使學生在互相啟發(fā)中共同探究知識,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