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喜歡單調(diào),誰都想贏得精彩,每一個人都不會輕易錯過精彩的瞬間,有了梧桐樹,不愁沒鳳凰。

開始逃學,大概是在剛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對剛來的一位臨時代課老師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好像年齡很大了,不修邊幅,胡子邋遢,長了一張苦瓜臉,講課一點也不精彩。他幾乎不分析課文,只是讓我們自由讀一讀,然后就抄寫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再讓我們把生字寫五遍、課文抄兩遍,每天都是這樣的機械重復。那時候我就想,這樣的老師誰都能做得了。

應(yīng)該說我是一個思維很活躍的孩子,對文學有著天生的喜好,尤其喜歡聽故事,可是呆板的老師卻滿足不了我的基本要求。我就覺得自己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完全受不住這模式化教學方式的折磨,思想就開始“出軌”,去尋找我自由的天堂。

于是,我就對老師謊稱有病不去上學。官不踩病人,老師自然也會應(yīng)允的。其實,我是跑到說書場里聽書去了,我在說書場上得到了在學校無法企及的精彩。據(jù)說那個說書人姓楊,他有張很清秀的臉,穿了一身長袍大褂,戴著一頂禮帽,手拿一塊驚堂木,動作很是灑脫,比起我的老師有架勢多了。說書人略帶沙啞的聲音一開啟,那迷人的故事就來了。那些精彩的情節(jié)、悲催的故事讓我銘記在心,終生難忘;說書人那“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懸念語,更是吊了我一輩子的胃口。

精彩不容錯過,精彩留得人心在,道理就在這里。

可是好景不長,我逃學偷聽說書的事終究還是被父親知曉了,嚴厲的父親揪著耳朵把我從說書場拽到了學堂。我還想狡辯,卻被父親打了一個耳光。父親惡狠狠地說:“你看學校換了一位什么樣的老師!”看來,父親對原來那位代課老師也不滿意。

當我來到學堂的時候,一下就看到了變化,原來的那個邋邋遢遢的老師不見了,迎接我的是一位20多歲的年輕女教師,個子高挑,戴著眼鏡,有一頭好看的頭發(fā)。她說她姓吳,從今天開始來教我們。吳老師說的是普通話,那聲音好婉轉(zhuǎn),真是悅耳,一下子就把我征服了。

吳老師的教學方法迥異于那位男老師,她讀課文給我們聽,那簡直是聲情并茂,抑揚頓挫,把故事完全地讀到我們的心里去了,這就是一種享受。印象最深的是,她讀《一件破棉襖》,讀著讀著就流淚了,我們也都跟著流淚。吳老師還手舞足蹈,領(lǐng)著我們讀書,糾正我們的讀音。她把每一篇課文分析得很透徹,還穿插上許多有趣的故事。她不光課講得精彩,還帶領(lǐng)我們玩游戲。

原來學堂是很精彩的呀,精彩的學堂讓我留下,精彩的時光讓我難忘,打那以后我再也不逃學了,我喜歡上了吳老師的課堂,喜歡上了這一個個精彩的瞬間,甚至連生病都不舍得離開。后來我做了教師,當有的孩子開小差不愿聽課的時候,我不是從他們身上找原因,而是從我自身找差距,因為我沒把課堂弄得精彩紛呈,足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誰都不喜歡單調(diào),誰都想贏得精彩,每一個人都不會輕易錯過精彩的瞬間,有了梧桐樹,不愁沒鳳凰,精彩留得人心在。

受到這些啟示,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便將自己平凡的生活盡量設(shè)計得精彩紛呈,有滋有味,把單調(diào)的時日過出花樣來,讓它時時刻刻漾起幸福的漣漪,這便是一門生活的藝術(shù)。把生活過得精彩,不僅利于自己,還利于家庭,利于社會。精彩的反叛是“枯燥”。我們不難看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就是不會營造“精彩”,將原本多姿多彩的生活過得異??菰?,無滋無味,釀造出諸多苦果來。

人總是向往精彩,拒絕平庸,精彩留得人心在,枯燥惹得人心離,這話適應(yīng)方方面面,經(jīng)營婚姻,經(jīng)營家庭,也應(yīng)像做菜別忘了加味精,把平淡的日子過出滋味來,把平凡的生活過出精彩來。

我們常常說,留得住人易,留得住心難;留得住記憶,卻留不得人心。其實,精彩留得人心在,生活的精彩需要精彩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