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2+1”音樂課堂更加有效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第六小學 王凌宇
發(fā)布時間:2015-10-19 14:32: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我校推出“2+1”音樂有效課堂模式:“自學感悟、導學目標、當堂測試、”這三大重要環(huán)節(jié)。在“2+1”音樂有效課堂模式實踐中,師生互動、學生小組合作的共同參與讓我們的音樂課堂更加有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因此,如何使音樂課堂更加有效,使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所提高,已經成為我們目前課改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下面根據(jù)平時的課堂經驗加以總結如下:一、鉆研教材,立足課堂,點燃學生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巨大動力,是促發(fā)學生樂學的催化劑,喚醒了學生的激情,情不自禁投入到音樂中。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條件,教師應認真設計導學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發(fā)掘音樂作品的趣味性,積極利用多媒體資源,師生一起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在音樂課上,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喜好,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特別喜歡上音樂課,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音樂方面的興趣、愛好、特長,才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設計學生喜歡的教學活動,更好地實現(xiàn)師生互動。
二、注重方法,構建和諧課堂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本學科的特殊技能,音樂教育不管演變到何時都會涉及到音樂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學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這也是完善一個人的素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在此基礎上怎樣有效落實技能就要講究方法。如以“獨唱”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就可將男聲、女聲、童聲等為例子,這樣有利于學生比較鑒別,了解不同表演形式、人聲的不同音域,進一步向學生介紹鍵盤上的音與音區(qū)。通俗易懂的讓學生增長音樂知識,拓寬音樂視野。 學生受到感染后完全是自發(fā)地、主動地想了解,遠遠要比教師苦口婆心提要求,講要領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在音樂課中遇到問題時要多些分析和糾正,在講解新知識時要少些灌輸,多些回顧和比較,使得技能技巧不再以知識、技術的冷面孔出現(xiàn),相信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容易些。
三、在教育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必要環(huán)節(jié)
有效地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愿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但是當今課堂中音樂教師的無效提問情況仍很普遍。我認為提供給學生的問題應難易適度,問題設計要由易到難,一步一步打開學生思路,不斷啟迪學生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的提問有個別學生脫口而出的回答,教師要繼續(xù)問為什么?很有可能有些知識只有個別學生知道,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提問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一方面鞏固已學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又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提高思考的能力,最終使學生獲得音樂的情感體驗。
四、適度運用課件,使其凸顯合理性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在學校,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怎樣客觀地認識并揚長避短地使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要樹立課件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服務的觀點,不能喧賓奪主。其次要明確課件是為課堂提供方便而存在的。比如快捷,占用空間小,可重復使用等,都是它的優(yōu)點。但我們要客觀認識到它的弊端,制作課件費時費力,其屏幕的視覺感受會干擾學生的聽覺感受,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萬一設備出問題,或停電等,就會讓有依賴性的老師無所適從。因此教師在課件制作時充分認識到人與機器的主次關系,注意到聲畫穿插的恰當時機,注意到動靜結合,巧用課件,活用課件,才能讓我們的音樂課錦上添花。
五、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實現(xiàn)知識能力轉化。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需要我們不斷的更新觀念,課程改革不能只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所以教師怎樣做到“低負高效”,這是問題的關鍵。在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教學資源的同時,更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基礎和發(fā)展需要,把教室變成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與老師共同研討、共同交流、創(chuàng)新的場所。創(chuàng)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huán)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設計中,重視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便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便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
總之,音樂教師在“2+1”課堂實踐中,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激發(fā)興趣,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巧妙的設置問題,學生真正成了學習音樂的主人,音樂課堂才會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