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改變了高職學生信息傳播以及接受的習慣,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高職教育應當轉變教學觀念以及授課方式,體現(xiàn)信息技術同高職教育治安的結合,從傳統(tǒng)的文字、口語以及圖片等教課形式,轉向多媒體復合型的教課方式,在高職教育過程當中不斷應用信息技術。本文簡要介紹了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育當中的運用,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改進的措施。【關鍵詞】高職教育 信息化教學 定義 問題 措施

我國中長期的教育改革綱要明確提出推動高職教育的信息化進程這一戰(zhàn)略目標,要求高職教育廣泛有效使用信息技術來推動高職教育的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教學來實現(xiàn)高職教育內容的更新以及教學模式的轉變[1]。這就要求高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主動擁抱信息技術,采取措施實現(xiàn)信息技術同高職課程的融合,從而提高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育當中的應用水平。

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概述

1.信息化教學的內涵

信息化教學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建立信息支持以及決策系統(tǒng),同時使用多媒體技術來協(xié)調并控制教學過程當中各個成員關系。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將信息作為核心來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2]。在目前信息化環(huán)境條件下,共享優(yōu)質信息化資源并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成為了改善教學質量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同傳統(tǒng)教學比較而言,信息化教學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作用,推動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當中實現(xiàn)教、學、做融為一體的重要目標,強調實驗、實訓以及實習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放性、實踐性以及職業(yè)性要求,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同時使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以及理念來確保高職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3]。

2.信息化教學的作用

第一,信息化教學能夠推動高職教育的發(fā)展。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將高職學生培養(yǎng)成面向建設、生產以及服務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確保高職學生能夠熟練操作、維護以及調試高技術設備,并且解決生產過程當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高職教育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將能力培養(yǎng)作為核心,可以說高職教育本質目的是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專業(yè)能力[4]。運用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實現(xiàn)這一教育目標,可以說是時代背景下高職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信息化教學是提高高職教育管理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多個管理人員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有效溝通交流,同時利用網絡媒體帶來的方便快捷以及互交性特點,確保能夠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高職教育管理,為高職教育提供服務,并提升高職教育的素質。

第三,信息化教學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教學的科學化水平。信息化教學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xiàn)課堂教學多媒體化以及實驗實訓的動態(tài)化,同時規(guī)范監(jiān)控教學質量,充分利用教學過程當中的各種資源,實現(xiàn)科學管理以及實時共享,改善高職教育的整體水平[5]。

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教學的理念落后

相當一部分的高職教師,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缺乏對于信息化教學理念的研究以及學習,片面地認為信息技術僅僅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未能充分理解信息化教學的內涵,從而導致信息化教學的觀念以及意識比較滯后[6]。

2.信息化教學的能力比較差

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主要包括在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條件下,教師構建課程的能力、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使用教學設備的能力以及獲取和處理教學信息的能力等[7]。目前大多數(shù)的高職教師只能夠操作那些比較常見的教學設備,同時制作簡單的教學課件,在教學軟件的開發(fā)應用、獲取處理信息資源以及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內容方面的能力較為欠缺。

3.教育教學比較資源缺乏

教學資源建設可以說是高職教育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缺乏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是目前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難以有效進行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8]。雖然部分高職院校開展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開發(fā)工作,并建成一批精品網絡課程,不過在教學資源的質量以及數(shù)量方面都不夠理想,很多教學資源庫淪為擺設。

4.信息化教學機制不夠完善

高職院校還沒有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以及信息化教學的制度保障。信息化制度包括領導機制、培訓機制、管理機制以及激勵機制,相關制度的缺乏導致信息化教學缺乏制度支持[9]。相當一部分的高職院校缺乏專門的工作機構,信息化教學的落實責任不夠明確,未能建立信息化教學的管理體系,更沒有建立技術培訓規(guī)范,導致高職院校無法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

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育中應用與開發(fā)的措施

1.建立完整的培訓體系

樹立信息化教學的理念才能夠推動高職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從而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需要主動組織教職人員學習掌握教育信息化的理念,讓高職教師可以意識到,教育信息化可以說是高職教育發(fā)展的一個大勢所趨,也是創(chuàng)新高職教育教學方法的必由之路。

2.推動軟硬件設施建設

高職院校需要建立信息化教學的指導機構,從而提供專業(yè)的服務以及技術支持,對高職院校已經建設的電腦、網口、投影儀以及軟件等設備資源,需要及時維護以及更新。除此之外,高職院校要加強資金方面的投入,尤其是要重視在電子白板、錄播設備以及微格教室等方面教學設備的投入,從而豐富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途徑。完成硬件設施投入建設的高職院校,則需要集中精力進行信息化課程資源平臺方面的建設,這方面需要高職教師們掌握制作、下載、查閱以及共享課程資源的技術,同時可以根據(jù)院系分類來建立完善不同專業(yè)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從而為高職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科研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

3.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建立培訓機制并且督促培訓工作的落實,同時需要建立完善培訓之后的交流反饋制度,通過設立專職的工作人員,定期同高職教師之間溝通,為他們在使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當中面臨的困難提供指導幫助。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完善獎懲制度。高職院校應當成立教育信息化的領導小組,負責規(guī)劃、指導以及協(xié)調與監(jiān)管的工作。

4.根據(jù)不同課程特點運用信息技術

在課程改革過程當中,應當根據(jù)高職教學各種課程的特點,將不同專業(yè)以及不同課程教學的內容劃分成為不同的類型,來研究信息技術的應用措施。首先是在那些需要高職教師介紹過程以及方法的理論課堂教學當中,應當將信息技術應用的切入點集中在課堂小結方面,借助于信息技術靈活方面的特點,隨意切換畫片來為學生作好總結,這樣可以讓理論或者公式推導的方法以及步驟更加清晰易懂。其次是在技能訓練課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將信息技術的應用集中在技能操作的過程當中,借助于信息技術來模擬生產操作的具體過程,從而形象分解各個操作步驟的技術要點,根據(jù)學生學習要求來反復演示,確保他們可以順利掌握專業(yè)的操作技能。再次是在設計類的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將信息技術的應用集中在結構以及模型展示方面,使用視頻或者是三維虛擬技術,來展示結構以及模型的不同角度,從而培養(yǎng)高職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設計能力。最后是在問題求解課以及練習測試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將信息技術的應用集中在練習以及測試內容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具有的可交互性以及共享性特點,來設計可以評分的題型練習測試系統(tǒng),甚至通過游戲競技方式,將學習融于游戲以及測試過程當中。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的信息化可以說是實現(xiàn)高職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高職教師應當主動應對挑戰(zhàn),不斷學習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轉變教學理念,在高職教育過程當中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從而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為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的職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繡瑤:《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4年第2期,第118-120頁。

[2]徐黎明:《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情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第16卷第3期,第244-247頁。

[3]孫凌、張紅亞:《高職高專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實踐探索》,《電子世界》2014年第15卷第23期,第159-160頁。

[4]陳汝冰:《職業(yè)學院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制度探析》,《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年第12卷第8期,第335-336頁。

[5]祝智庭等:《教學設計和技術的趨勢與問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第305-306頁。

[6]唐永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視角下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教育與職業(yè)》2014年第11卷第9期,第203-205頁。

[7]金關林、熊才平:《面向未來的教師教育——信息化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首屆“教師教育信息化國際論壇”綜述》,《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第12卷第7期,第412-415頁。

[8]吳勁松:《教師專業(yè)化如何適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第11卷第3期,第321-322頁。

[9]康淑瑰、李建華、羅芳等:《論信息化研究型教師的培養(yǎng)》,《教學與管理》2014年第10卷第5期,第158-1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