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課堂智慧和趣味共生
作者:江蘇省海安縣曲塘鎮(zhèn)中心小學周吉平
發(fā)布時間:2017-02-13 10:46: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如何讓孩子們快樂學習數學一直是數學老師孜孜不倦探求的話題。我在教學過程中既注重增強智慧性又讓數學課堂趣味橫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益智和趣味相伴的課堂應該以師生情感為基礎,以興趣為推手,充滿情趣,著眼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充分挖掘學生正確理解學習內容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能夠促使情理相融,促進學生智慧生成。
一、智趣課堂的構建得益于素材生動
例如:復習加減法的含義的時候并非是簡單的知識再現和重復練習,而是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感興趣的活動出發(fā),由動態(tài)的多媒體演示到靜態(tài)的文字描述,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鞏固學生對加減法意義的深刻認知。(動畫展示)1.原先桌子上有5個橘子,媽媽又拿來4個,現在共有多少個橘子?2.爸爸手上有8支鋼筆,送給我2支,爸爸手上還有幾支鋼筆?題目的展示完全是以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們很容易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拿來的部分和原來已有的部分合并得到總數,就應該用加法;從總數里面拿走一部分,需要知道還剩下多少,就需要用減法。(靜態(tài)呈現,鞏固知識)1.白板上有3面紅旗,后來又拿來5面藍旗,白板上現在一共有幾面旗子?2.白板上一共是8面小旗,其中紅旗3面,藍旗多少面?這兩道題目是靜態(tài)呈現,但是因為有了之前動態(tài)呈現的動畫為知識鋪墊,所以孩子們很容易把紅旗的面數看作一個部分,藍旗的面數看作一個部分,兩部分合起來就是總的面數??偟拿鏀等サ艏t旗的數目或者藍旗的數目,就可以得到藍旗的數目或者紅旗的數目。在此基礎上,鼓勵孩子利用身邊的素材自編題目和大家分享,然后讓同伴用加法或者減法進行計算,孩子們興趣盎然,編出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題目。生1:滑梯上有3個小朋友,又上來了2個,現在滑梯上有多少個小朋友?生2:滑梯上有4個小朋友,滑下去3個小朋友,上面還有幾個小朋友?類似的題目不但可以幫助孩子深刻領會加減法的意義,調動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增強了孩子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課堂和學生生活無縫對接,讓學生懂得數學和生活緊密相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多種手段恰當呈現生活素材是智趣課堂必不可少的,只有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科學適度地呈現才能夠激發(fā)孩子們探究新知的興趣,從而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智趣課堂的構建需要巧設疑問
1.引導學生用舊知處理新問題,進而建構新知。在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過程中平滑過渡,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善于質疑和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減法”的時候,我出示15-8=?的時候,我問:大家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們通過合作探究,想出來以下幾種方法。生1:可以一個一個減去。生2:可以把15分成10和5,然后用10減去8再加上5得到結果是7。生3:15減5我也會,可以把8分成5和3,先用15減去5等于10,然后用10減去3,得到7。生4:8+7=15,15減去8等于7。上述種種方法,雖然有的過程趨于復雜化,但是每個過程都閃爍著孩子思考的火花。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讓孩子們心里樂滋滋的同時明白了哪種方法最簡便。上述合作探究改變了孩子被動接受的習慣,主動進行合作探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構建新知,具有引導和鼓勵的作用。
2.教師要善于提出和學生已有知識相沖突的問題,并有效利用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內容時,我利用課件呈現:把6個燒餅平均分給2個學生,每人分到3個;把3個燒餅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到1個;把1個燒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到多少?學生們說一人一半。教師順勢而為:那這個一半怎么表示呢?于是學生開始冥思苦想,他們嘗試多種方法后發(fā)現用之前的整數知識沒有辦法表示,于是學生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學分數就有水到渠成之感。
教師精心預設打造智趣課堂,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們能夠興趣盎然學數學,踏踏實實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