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不可回避要與學生家長打交道,有的家長明事理,易溝通。而有的家長卻比較難纏,往往把老師整得很被動。因此,在與家長交流時根據(jù)不同的對象要注意方法,講究藝術,運用技巧,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比家長更了解孩子使你掌握主動權

多數(shù)情況下,與家長交流往往是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了問題,需要家長配合教育才能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照我的經(jīng)驗看,在家長到來之前應先和孩子進行一些交流,了解一些情況。比如,他的理想是什么,怎么做理想實現(xiàn)的可能性會更大,犯錯誤那一刻的想法是什么,犯了錯誤之后,有沒有想過怎樣面對,現(xiàn)在對所犯的錯誤是怎么認識的?或聊聊家常,如孩子家里的一些基本情況等。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容易找到切入點。

2016年的最后一周,高三學生馬某與其他學生晚上在操場發(fā)生了肢體沖突,根據(jù)馬某的說法,他在操場散步時有人直接上前打了他,他也還了手。我并沒有直接問馬某是什么原因,而是和馬某聊起了家常,如他的家庭情況、理想、目前存在的困惑、對社會的一些認識等。隨后我與馬某的家長約見了一次,交談中我把我對馬某的了解向家長進行了陳述,初步分析了馬某存在的一些思想問題(當天晚上他并非一人在操場散步,而是同一位低年級女生一起散步),也肯定了馬某的一些優(yōu)點。馬某的父親長期在外工作,因為有兩個孩子再加上妻子無固定收入,所以更多時間忙于掙錢,每次回家都行色匆匆但也要給孩子講一些道理,可是最大的問題在于他并不知道孩子怎么想。于是我和他共同分析了那天晚上孩子犯錯誤的一些心理動機。首先,面臨高考,孩子學業(yè)成績較差,思想空虛;其次,家長長期在外,孩子住校雖與家長有交流但涉及實質的并不多;第三,家長只是一味地說教,并沒有具體的方法指導;第四,我們當下的問題是要給馬某量身定做一個成長方案,并讓家長做好督促與配合。本來,家長因為孩子受了欺負是來找碴兒的,可是和我的一番交談后,家長反而把孩子的更多表現(xiàn)同我交流。我們和馬某坐在一起共同研究,給馬某制定一個可行目標——參加分類招生考試,上一所省內重點高職。為了達到目標,和馬某制定了一個計劃,把剩下來的幾個月時間做了一個詳細的時間安排(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每天按照計劃做事,每周由家長進行一次評估。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馬某已基本按照計劃行事,行為習慣有了明顯改觀。通過家長有針對性地對孩子指導,馬某不僅成績有很大提高,他還與家長的關系更融洽了。

讓孩子教育自己的家長

一天,晁某因為作業(yè)未完成受到英語老師的批評,他不但不認錯,還頂撞英語老師??杉议L到校后卻一味地袒護孩子,對老師使用了極不恰當?shù)恼Z言,老師非常憤怒,雙方發(fā)生了語言沖突。由于家長老來得子,加上在鎮(zhèn)上做生意,交往人很多,很顧及面子,不愿向老師賠禮道歉,甚至連孩子給老師道歉都不同意,致使問題陷入僵局。為此,我專程去他家進行家訪,以圖事情有所轉機。

來到晁某家后,晁父一再強調英語老師的不是,什么教育方法有問題啦,還上綱上線到師德水平。晁母在一邊更是火上澆油,使得本來挺簡單的一件事變得復雜了。我聽著他們發(fā)著牢騷,心想解鈴還須系鈴人,還得從晁某身上尋找突破口。從上高一開始,我一直關注晁某,他對我也比較信任。于是,我建議他父母聽一聽晁某的意見。他們滿懷信心地將晁某叫來,認為自己的孩子肯定和自己是一條心。當我向晁某問清整個事情后,我讓晁某實事求是地說說自己對這件事的認識。沉思了片刻后,晁某從自身找了許多問題,比如學不懂英語經(jīng)常不交作業(yè)、上課睡覺等,老師管他說明沒有放棄他。其間,晁父晁母多次想插嘴均被我以先聽孩子怎么說為由擋住了。晁某說完后,我對他說了其父母的一些想法,然后建議他與父母再談談。

第二天,晁父打來電話,表示自己與孩子愿意向老師道歉,希望老師不要放棄晁某。這件事情提醒了我,有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教育自己的家長,會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點評:

家校合作是促進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然而,家長的文化素質有高有低,脾氣有好有壞,面對不同性格特點的家長,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從案例一來看,強老師找到了很好的切入點,在約談家長前通過與孩子交流掌握基本情況,能使你掌握談話的主動權。尤其讓家長覺得老師比他更了解自己家孩子的生活,他內心的怨氣就化作一種自責和感激。老師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樹立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并由家長進行監(jiān)督,這是一種促進學生進步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既提高了孩子的成績,也融洽了親子關系。

案例二中的晁某家長過于情緒化,好激動。與這類家長交流,要練就打太極的功夫,放慢節(jié)奏,以柔克剛。本案例中強老師采用“解鈴還須系鈴人”的方法,從晁某身上尋找突破口。這是一種教育策略。不過對于晁某的父母不愿意向老師道歉,強老師建議晁某與父母再談談,結果第二天晁父打來電話表示愿意向老師道歉,有“被脅迫”之感,若協(xié)調英語老師就自己可能的不妥之處也給孩子一個道歉,事情可能會更圓滿。

——張勝利(全國知名班主任,河南省最具智慧力十佳班主任,中學高級教師,著有《班級主流文化的魅力》《致遠情·教育夢——班級主題活動開發(fā)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