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程理念》和《課標》的表述中體現(xiàn)了教與學,更體現(xiàn)了教師、學生的雙主體理論,在新的教學理論倡導下,要突出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引領者、組織者、設計者、調(diào)控者的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

一、抓住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活動,使雙主體管理策略在課堂上得以實踐

地理課堂教學往往是圖表和文字的結(jié)合,有效體現(xiàn)了地理學課的特點——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教師在上課時要充分運用地理圖表,體現(xiàn)地理學科的整體性和區(qū)域差異性。

教師的課堂導入,要簡潔明了、開門見山,體現(xiàn)教師課堂導入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在講授新知識時,可以設計教學活動,明確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設問、啟發(fā)、誘導、點評,對課堂進行組織和引導,對教學活動進行調(diào)控和監(jiān)測,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

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學習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可分為課前預習和課中自學、課后延伸學習。教師要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課堂中合作學習參與度,教師要在有需要時進行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學生要明確教師給自己的學習任務是什么,承擔教學活動中自己的任務,在有限時間內(nèi)完成合作學習任務。

二、勤于課外輔導,嚴收細批作業(yè),強化雙主體的責任,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學會了大部分知識,課堂時間有限,很難在課堂上完成全部任務,遺留的問題需要在課外解決。學生要有問題意識,積極主動地和同學交流,向老師請教,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輔導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難點、易錯點,進行進一步講解,以便突破難點,糾正易錯點。

教師應及時批改課堂作業(yè)和課后作業(yè),以獲得及時信息,進行評講和糾正典型錯誤。對存在問題多的個別學生可以進行個別輔導,讓他們真正搞懂課堂上應掌握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理解下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若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挑一個合適的時間重點澄清。若能長期堅持這樣做,定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三、做好教學效果檢測,及時講評地理試卷,強化雙主體意識,提高學生成績

在單元檢測、期中、期末考試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地理試卷重新做幾遍。對于做對的題目,要思考做對的原因,做對的題要總結(jié)解題的方法和思路是什么,進一步完善學科思維和方法;對于做錯的題目,要分析是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的掌握、理解、運用不足,還是考試能力不足,總結(jié)失誤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法,力爭寫出地理試題分析,提高應試能力。

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要做到課前“三認真”,即課前認真分析試卷、認真統(tǒng)計成績、認真?zhèn)浜弥v評課;課中做到“四講”,即講命題思路、講解題方法、講規(guī)范作答、講知識遷移;課后“三落實”,即學生自主落實沒有掌握的知識,教師幫助學生落實的知識,對錯誤的知識再訓練落實。在整個講評課教學過程中師生分工明確,對學生提出了要求,發(fā)揮學生自我控制、自我糾錯、自我完善的主動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自我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強化。

教學雙主體管理策略的運用,明晰了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分工;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學科組在“雙主體視角下地理高效課堂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斷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強化雙主體意識,踐行雙主體管理策略,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實現(xiàn)了真正的地理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