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習題解析方法, 提升物理學習效果
作者: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平山湖蒙古族鄉(xiāng)中心學校 謝生國
發(fā)布時間:2017-07-19 16:03: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習題教學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卻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重視,經(jīng)常被老師簡化處理,缺乏課前認真的準備,課堂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主要還是老師一個人講解,學生被動聽講,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減弱了習題教學的效果。創(chuàng)新物理習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采用換位式習題教學,促使學生深刻理解
例如:在學習了“溫度及溫度計”的知識之后,老師為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設(shè)計了一道題目:在室溫是20℃的環(huán)境下,從一個盛滿酒精的燒杯中取出一支溫度計,試描述溫度計的示數(shù)變化情況。學生們在看到題目之后,老師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讓學生上臺當“老師”講解習題。一些知識比較扎實的學生自告奮勇,走上了講臺,并且點名讓臺下的同學回答這個問題,有學生說溫度計先下降后上升;有學生說會下降;有學生說會上升。這時,“老師”讓每個同學說出自己分析的過程。第一個同學說:“由于溫度計是從酒精中取出來的,表面粘有酒精,酒精揮發(fā)時帶走了一些熱量,所以溫度計示數(shù)下降,酒精揮發(fā)完后,溫度計又恢復(fù)到常溫示數(shù)?!薄袄蠋煛闭f:“我同意這個同學的分析,還有其他意見嗎?可以一起探討?!边@種換位講解讓學生覺得很有趣,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由此看來,在物理習題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位置互換,促使學生認真準備、吃透習題,通過在課堂上的親身講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幫助學生鞏固物理知識,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利用比賽式習題教學,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
例如:在學習了“密度、質(zhì)量、體積” 的相關(guān)知識后,老師給學生出示了一道題目:為了滿足學生進行實驗的需求,現(xiàn)在要購買4千克的酒精,購置人員只帶了一個容積為4.5升的桶子,能夠裝下這么多的酒精嗎?學生看到題目,覺得比較簡單,老師這時要求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答,至少寫出兩種,以每一列為一組,允許同組同學討論,看哪個小組做得又對又快,想出的方法最多。有的小組說可以先算出4千克酒精的體積,有的說可以計算4.5升桶子可以裝多少千克的酒精。各個小組陸續(xù)派代表舉手,老師讓各個代表到黑板上完成,最后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集體評出優(yōu)勝小組。學生在這樣的習題訓(xùn)練中,參與性極高,學習效果比較理想。
由此看來,比賽式的習題訓(xùn)練能夠調(diào)動學生解答習題的積極性,在合作與競爭中,快速激活思維,努力探尋解題方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了解題效率。
三、采取糾錯式習題教學,引導(dǎo)學生避免出錯
例如:在學習了“二力平衡”的知識之后,老師給學生出示了一道典型的力學題目:一個在水平面上放置的物體重500牛頓,現(xiàn)在又加在這個物體上一個豎直向上的300牛頓的拉力,此時物體仍然靜止在水平面上,現(xiàn)在這個物體受到的合力是多大?學生看到這個題目之后,大部分都開始在練習本上畫圖,老師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把水平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漏掉了,所以得到了錯誤的答案。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在講習題時,首先給出了這種題典型的答案,讓學生先判斷對錯,并且分析原因。認為老師答案是正確的學生通過畫圖,在示意圖上標出了重力和拉力,認為物體就受到這兩種力,計算得到老師的答案。認為老師答案錯誤的學生則在示意圖上畫出了三種力,即重力、拉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并且明示物體靜止不動,說明受力平衡,合力為零。通過這樣的習題講解,學生們遇到類似問題基本上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由此看來,向錯誤習題學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習題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于常見的錯誤形成深刻的印象,防止錯誤發(fā)生,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物理知識,學會正確應(yīng)用物理知識解答題目。
綜上所述,習題訓(xùn)練是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鍛煉解題能力的重要方式。老師需要突破傳統(tǒng)習題教學模式,通過習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真正成為習題訓(xùn)練的主體,促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物理知識,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獲得積極的習題解答體驗,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