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堅守教學點,撐起農孩一片天——記安康市石泉縣喜河鎮(zhèn)大雁教學點教師祝祖唐
發(fā)布時間:2017-09-29 10:18: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1+3+14”是安康市石泉縣喜河鎮(zhèn)大雁教學點的真實寫照,1個老師,3個年級,14名學生。1個老師就是祝祖唐。
對于大雁教學點這樣偏遠的學校,留下來上學的都是一些年紀很小、不便于到鎮(zhèn)里讀書的孩子,特別是幼兒班的孩子。要是學校一撤,他們就很有可能面臨失學的危險??粗议L們那一張張樸實的臉龐,再看看孩子們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又想想假如自己的兒女處于這種情況,沒有人教他們讀書,會怎么樣?本有機會離開的祝祖唐,為了方便這些孩子就近上學,無怨無悔地選擇了堅守,呆了17年。
一人一校,意味著祝祖唐從星期天下午到校,直到周五才能回家。從清晨到日暮,學校里總有祝祖唐的身影。早上上完課,中午給孩子們做營養(yǎng)餐,下午繼續(xù)上課,放學后批改作業(yè)和備課,這樣的日程安排日復一日地填滿了祝祖唐的每一天。在孩子們的眼里,祝祖唐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老師,他的教學業(yè)績始終都處于全鎮(zhèn)前茅;在家長的心中,祝祖唐是一位能精心照看孩子的“全職保姆”。
教學采用的是復式教學,由于教材不同、學生年齡不同,就要設計不同的教案,要有計劃地交替進行。每節(jié)課都要給同教室的各年級孩子輪流授課,可以說是忙得不亦樂乎。復式班上課難度較大,一節(jié)課40分鐘根本不夠用,加之小孩子的注意力只有10-15分鐘,更是給授課增加了難度。面對此問題,課余時間祝祖唐就潛心研究、認真摸索,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為了使孩子們能更好更全面地學習、消化、理解所學知識,在語文、數(shù)學課上,祝祖唐從實踐感知入手,常常把孩子們帶到田野、山間、小河邊去觀察,通過活生生的畫面,去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除了每天必上的兩門主課外,祝祖唐還給孩子們上體育、美術、音樂、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盡可能地讓孩子們接受更全面的知識。
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yǎng)要能跟得上,每個星期祝祖唐都要在縣里的超市精挑細選,采購不同的蔬菜,讓孩子們吃上香甜可口的飯菜。為了確保做營養(yǎng)餐不擠占教學時間,祝祖唐總是每天早早起床,在學生到校之前就準備好當天午餐所需的食材。學生一到校就得上課,祝祖唐就在上最后一節(jié)課之前的課間休息時間按下電飯鍋的開關,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到吃午飯的時候飯也熟了。放學后祝祖唐再炒菜、煮湯,等到孩子們吃飽了,他的飯菜已經(jīng)涼了。這些洗菜做飯的事情在夏天來說相對容易一些,一旦到了冬天就非常麻煩,以致祝祖唐的手指一到寒冬都會裂開好幾個口子,雖說用膠布纏著可減輕痛楚,可傷口一遇到水無疑又是雪上加霜。學前班的孩子年齡偏小,下課上廁所時,祝祖唐都得陪著,有的孩子上了廁所后屁股都擦不干凈,這時候,就需要祝祖唐親自動手給他們處理。
學生的安全也時常讓祝祖唐牽掛。大雁村地處深山,許多孩子得跋山涉水才能趕到學校。一到夏季下暴雨、漲洪水的時候,祝祖唐親自護送孩子們過河,直到孩子們回到家。
祝祖唐最希望的是“孩子們個個都能走出大山、學得一技之長,他日再來回報家鄉(xiāng)”。 他帶過的學生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已經(jīng)參加了工作,有的成了小老板。他喜歡向家長打聽那些已經(jīng)畢業(yè)了的學生的近況,只要得知教過的學生都成為了有用的人,能夠自食其力地立足于這個社會,他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渾身充滿了正能量。無疑,他撐起了大雁教學點孩子們一片希望的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