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的確,問題提得好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耙院椭潞稀钡男W語文主話題教學設計立足于課程本質(zhì)和學生本體,關注課堂主話題的設計,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整體解讀,引導學生長時間、深層次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的凝聚力,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充分體會語文學習的求知感、創(chuàng)造感、成功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和諧智慧扣題目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和諧發(fā)展的陣地,課堂也是師生與文本和諧對話的主場。我們的語文課文都是學生學習的例文,而課題就是課文的眼睛。一個優(yōu)秀的題目或者提示了文本的中心,或者交代了寫作的對象,或者揭示了行文的線索。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題目進行主話題的設計,逐步讓學生走進文本。例如在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對“沙漠”和“綠洲”的理解,再出示完整的課文題目,讓學生圍繞課題質(zhì)疑。而學生提出的問題恰恰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教師圍繞課文題目進行主話題的設計,可以串起豐富的內(nèi)容,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

二、合作互動抓文眼

古詩教學一直是許多教師頭疼的內(nèi)容,該如何設計古詩教學的主話題呢?比如在執(zhí)教《七律·長征》一課時,教師在讓學生讀通詩歌、初步理解詩意后,可以直接讓學生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然后再追問:“詩中哪里直接寫出了這個意思?”從而引出詩眼——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接下去讓學生從整首詩出發(fā),找作者所選取的典型場景,讓學生細讀整首詩,找出具體描寫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詞語或句子,并談談自己的感受。下面學生的自學、合作學習、交流互動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見,抓住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nèi)容的關鍵性詞句,進行主話題的設計,會讓整個課堂的教學具有整體性,簡化教學流程,讓學生真正有時間解決問題,真正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放到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

三、和美動情扣人物

在一些寫人的文本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往往是學生競相追逐的焦點。因此,在這些文章中,教師就可以緊扣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主話題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找詞語、品細節(jié)、悟性格、讀動情等活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真正走進文本。比如,在學習《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再通過默讀課文,找出分別描寫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外貌、穿著、語言、動作等的句子,并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愛因斯坦?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這樣一來,圍繞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兩個主要人物,教師進行了主話題的設計,從而讓學生感受愛因斯坦的偉大而又平凡。

四、形異神合抓情節(jié)

《三打白骨精》是六年級下冊一篇很經(jīng)典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三要素出發(fā),讓學生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唐僧、孫悟空、白骨精,用箭頭表示三者的關系,這樣一來,故事情節(jié)就一目了然了。再讓學生思考孫悟空每一次打有什么不同?打的結果有什么不一樣?白骨精的三騙有什么不同?從每一次打分別可以看出孫悟空和白骨精是怎樣的人?這樣,學生很容易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并能真正理解孫悟空和白骨精,感受他們的性格特點。所以,對于這一類故事情節(jié)較鮮明的課文,我們就可以直接從情節(jié)入手,提煉出課文的主線,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品讀,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進行以課堂思維活動為主的整體性閱讀,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和而大同扣文體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記敘文,其次是說明文和議論文。每一種文體都有其獨特的特點,記敘文側重于情節(jié),說明文側重于說明方法,議論文側重于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緊扣這些文體特點,設計相應的主話題,從而以點帶面,張弛有度,讓學生體會文本獨特的美,把語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在教學《麋鹿》一課時,教師可以從體重、角型、尾巴、蹄子、毛色等方面入手,通過讓學生找句子、品說明方法來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精妙。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語文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讓我們立足于“以和致合”的和合文化精髓,關注“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課堂主話題設計,準確把握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激發(fā)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