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思想是心靈火花的怒放,而分享則是燭照他人和自己前行的光芒。2018年,我們迎來了中國教育新時代,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新時代對教育的本質要求。新年伊始,本刊特開設《思·享空間》欄目,冀望通過教育名家、專家、校長、一線教師和學生家長等不同群體的理念與意見碰撞,以思想激勵思想,以智慧啟迪智慧,以主張激發(fā)主張,并努力推動新時代的美好教育向前發(fā)展。本期呈現(xiàn)給大家的是一場家庭教育的“盛宴”。

嘉 賓:陳風山 陜西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楊振德 灃西實驗學校校長

費旭明 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校長

張紅英 高新第二小學主任

賀芳軍 灃東第二小學校長

柯 茹 灃東第二小學班主任

王艷藍 灃東第二小學班主任

耿 芳 家長代表

主持人:呂志軍 陜西教育報刊社副總編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主持人:很榮幸主持今天的活動,感謝各位抽出寶貴的時間參加此次家庭教育論壇。首先來說下今天沙龍的規(guī)則:臺上坐的八位嘉賓是在座各位的代表,每人都有可能被抽到發(fā)言。大家如果在嘉賓發(fā)言的過程中,有什么疑難隨時可以提問,我也會抽一些機會指定嘉賓發(fā)言。我今天沒有拿任何發(fā)言稿,也沒有任何的具設,今天的任何發(fā)言都是即興的。

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孩子,有什么樣教育就有什么樣的未來。過去說“寒窗十年”,現(xiàn)在是“苦讀二十年”,我們應該用熱烈的掌聲為我們已經付出和即將付出的艱苦努力、為祖國的未來的希望做出的努力鼓個掌!大家的身份不同,崗位不同,但是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個目標叫“小明”。請把話筒交給下面的一位家長。

主持人:請問這位家長,今天你家“小明”同學來了沒有?

家長:來了。

主持人:在哪里?

家長:在教室里。

主持人:不,他在你的心里!請問,你家“小明”給你帶來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家長:我的孩子上二年級,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從幼兒園到現(xiàn)在一直有這個不好的習慣,不知道怎么去幫他改,我很困惑。

主持人:請臺上一位嘉賓來回答一下。

陳風山: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階段,有個適應過程,過去是以游戲為主,現(xiàn)在有很多的規(guī)矩約束他。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15分鐘,成年人可以做到,但小孩子很難做到。注意力從分散到集中,有個成長的過程,不要期望孩子一下子坐下來。我要強調的是,孩子活躍、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千萬不要把這當成堅決不可接受的不得了的問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秉性特征,作為家長要針對孩子不同特征加以引導,慢慢培養(yǎng)。當然學校方面也要采用更多的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度。家長一方面要對孩子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要接受孩子,說不定孩子還有行為活動方面的其他特長,因此,要因材施教。

楊振德:有一次龍應臺邀請北大清華,還有國外的好多學者在臺灣大學舉行一個關于文化的高峰論壇,探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學校文化。當我們走過校園的時候,第一個人走過,前面有柳條垂下來擋住了目光,他就把柳條伸手拉下來,這是一種狀態(tài);第二個人走過時,輕輕地把柳條拂起來,然后漫步而過,這又是一種狀態(tài)。我們認為第二個人顯然更有文化。文化最終體現(xiàn)在我們個體行為上,應該是一種行動的自覺。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積淀和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大概需要二十一天,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反復,但不用擔心,我們俯下身子,耐下性子,靜等花開。

主持人:臺上在座的有兩位是班主任老師,我們請其中一位三年級的班主任王老師來給家長教點具體的辦法。

王艷藍:小學階段,基礎知識雖然很重要,但是很少聽說,小學階段沒讀好書,將來考不了大學。我認為小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應該是給孩子種植一顆善良的種子,讓他們有根植于內心的善良與修養(yǎng),有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就足矣。一二年級是小學的低段,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就是比較活潑外向,也比較真實。他可能在課堂上不會回答老師想要他回答的答案,他會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也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去做一些老師意想不到的事情。第二個方面就是和老師多聯(lián)系、多溝通?;氐郊也灰尯⒆佑X得和學校的聯(lián)系就切斷了,可以和孩子聊聊他在學校的表現(xiàn),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關注他的,他沒有失去老師的注視,這樣孩子會覺得他在學校表現(xiàn)積極爸爸媽媽也會開心,孩子也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爸爸媽媽。第三就是多一點耐心。孩子的注意力在40分鐘之內不可能百分百集中。今天會場來了很多家長,沒有人能保證沒有拿出手機玩過,既然我們成年人都做不到,為什么要求一個小小的孩子必須做到。所以,多一些耐心!

主持人:今天臺下也來了一些老師,請一位老師來回答一下。

徐莉:我是學心理學的老師。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不了解的話你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正確的方向上去。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是他在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孩子背后追求的那個價值感和歸屬感可能你沒有給到,如果把歸屬感和價值感給了孩子,孩子的注意力會得到集中的。

主持人:以上嘉賓給出了四個關鍵詞:引導,等待,關注,陪伴。相信這四個詞會給家長啟發(fā)。一個教育家說孩子的成長就是“帶著蝸牛去散步”,他后面還有漫長的人生要走。我們如果連兩年都等不了,如何去等待他的后半生?

家長: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建議。剛才老師提到了因材施教,我也在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他可能更喜歡畫畫、做手工。我的孩子喜歡上課的時候剪紙,其他孩子也常常被他吸引過來,換個角度這其實也是他的優(yōu)點。我突然想到一個辦法,是不是可以讓他在課外做一些剪紙給老師,讓老師作為獎品獎勵給其他表現(xiàn)好的同學。

主持人:這就是碰撞產生的力量!實際上,孩子的調皮往往意味著創(chuàng)新的開始。建議你多去關注孩子,在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你會體會到為什么他會動,怎么解決動的問題。實際上,你已經找到了辦法。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

主持人:剛才兩位專家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提到了一個共同的詞,叫“陪伴”。有人說孩子的成長就是家人的陪伴,我想請問在座的一位家長,你對陪伴的理解是什么。

家長:我理解的陪伴就是陪著孩子學習,比如孩子在練字的時候我也跟著練習。早上聽了幾位校長的交流,我感覺孩子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比如每天早上穿衣都是他爸爸給他穿,作業(yè)輔導也主要是孩子的爸爸在做,他爸爸有時情緒比較激動,愛訓斥孩子。我們和老師以及一些優(yōu)秀的家長也在溝通,希望能得到臺上老師的建議。

張紅英:工作中我是個工作狂,生活中是個“虎媽”。在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中,和大家一樣體會到了酸甜苦辣。在我女兒小學的時候,家庭條件不是很富裕,我們接受朋友的建議讓她學了一門樂器二胡,學習的地方離家比較遠,我們風里來雨里去,一直學到二胡的十二級。高三時,西安舉辦過一場王菲的演唱會。一般家長都會認為高三一切就是學習,但我們花了1800塊錢為孩子買了演唱會的門票,我和他爸爸在外面等著。雖然有些不舍得,但無意中的這些舉動帶來的意外驚喜,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預知的,這兩件事情成就了女兒求學階段的兩篇美文,其中一篇題目叫《面對2012》,文中寫道:“2012,我即將離開家庭,即將走向我的未來,但是面對爸爸媽媽的蒼老,我不會走向遠方,我永遠會回來陪你們看細水長流。”這是我個人教育孩子的經歷,我覺得小學的家長不要太在意孩子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及我們?yōu)楹⒆幼隽耸裁矗覀冎皇悄厝ジ?,去陪伴孩子,因為在家庭教育中,陪伴是最好的老師,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班主任?/p>

賀芳軍:陪伴有很多種,作為家長首先是生活的陪伴,其次是學習的陪伴。我們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種陪伴,但是你得思考很多問題,比如剛才那位家長說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反過來想,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了會是什么現(xiàn)象?五個手指都一樣長是什么現(xiàn)象?我想到我自己的上學經歷,我父親是一位教師,母親是農村婦女。她每天能給我們做飯就已經很不錯了,還得干活啊,只有生活的基本保障,但我照樣成人了。上課老師講的我?guī)缀醪宦?,因為該學的我都會了,我老是做小動作。所以剛才有家長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很自責。為什么?因為當校長,我沒有給孩子提供對等的教育。我們不像國外,一個班二十多個孩子,我們一個班六十多個孩子,大班額教學,沒辦法對這些孩子進行關注,沒有關注到孩子的興趣點。作為陪伴者,我們應該不急不躁,對問題進行分析,而罵孩子打孩子都是錯的。孩子錯有兩種原因,如果真不會,責任在老師沒教會,如果是智力問題,怪誰?怪父母。所以陪伴中要換位思考,正確分析問題的原因。千萬不要拿父母教育我們的辦法教育孩子,這就犯了一個錯誤,拿歷史來教育今天,用今天教育明天,我們應該拿明天教育明天。我生活在農業(yè)時代,在智能化時代的今天,對新生代的老師我只有仰視他們,對我們的孩子也要仰視,要愛。所以在陪伴中,要多贊,讓生活陪伴永遠在贊美聲中度過。第二方面學習陪伴。學習陪伴是門科學,也是門藝術。我們學校做了一個課題,叫“快速閱讀”。一分鐘讀三百字,訓練后可以達到一分鐘讀1200個字,一目十行。這說明注意力是可以通過嚴格的科學的方法訓練出來的。所以在陪伴過程中,家長要關注細節(jié),充滿期待,同時一定要采用科學的方法。

耿芳:今天參加這個活動,對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充電過程。聽了幾位專家和老師的建議,讓我很受啟發(fā)。我今后要多陪伴孩子,多給他一些贊美。

主持人:什么是陪伴?不是家長給孩子講了一道題就是陪伴。不正確的陪伴是對孩子成長的打擾,好習慣的養(yǎng)成應從我們家長自身做起。

孩子脆弱怎么辦

家長:我的孩子上二年級,有時他很堅強,有時又很脆弱。比如去年暑假最熱的那段時間,我?guī)ュ憻?,教練讓他休息,他也不休息。但在平時的教育中,比如犯錯誤,或者遇到不會做的題,他有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流淚。這個問題讓我們家長一直很困惑,希望嘉賓能給一些建議。

徐莉:孩子有時堅強,有時脆弱,這本身就是人性。孩子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懼,家長要接受孩子有喜有懼,不能只接受孩子的堅強和快樂,不接受他的脆弱和不快樂,這就好比說,我們要接受陽光,不接受雨天。所以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家長要換個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了。

主持人:有的時候不是孩子脆弱,而是感情豐富!你應該很慶幸你的孩子是個內心十分豐富的孩子,他會給你帶來很多的樂趣。

傳統(tǒng)文化如何進家庭

家長:我是四年級孩子的家長,我感覺傳統(tǒng)文化在家庭中推進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幼兒園時讀《三字經》,現(xiàn)在讀一些傳統(tǒng)的經典名著,比較拗口,孩子讀不進去。如何提高孩子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并且運用到生活中,這是我最想知道的。

費旭明:傳統(tǒng)文化,要找其在生活中的投射點,比如《三字經》的某一句,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對這個現(xiàn)象是怎么評判的,我們的導向在哪里?,F(xiàn)在提倡的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肯定在里面有表述,讓孩子知道這對應的就是《三字經》的內容,這樣可能會更好一些。另外要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孩子也希望平等被尊重。所有的對話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交流。只有先放在這個平等的位置上以后,再來分析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我們也能更加理解孩子。

主持人: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是《三字經》,它還有很多形式,比如灃東二小的吟誦,比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都是傳統(tǒng)文化。大家回家可以給孩子講講“江歌案”,講講“翟欣欣”,這些都是傳統(tǒng)文化,當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不僅僅限定在一兩本經典上。

柯茹:一個四年級的孩子讓他閱讀古文,他的內心可能會有抵抗,這是需要我們理解的。當然就像主持人說的,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有很多,我們可以從其他角度去感染孩子,比如從學校方面來講,在重陽節(jié)組織孩子回家給爺爺奶奶按摩洗腳,讓孩子懂得尊老敬老,清明節(jié)帶孩子去祭祖,中秋節(jié)宣傳中秋的文化知識,讓孩子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染。作為家長可以把它們變成小故事小活動,或者小的行為習慣,讓孩子來了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不局限于古文。所以我們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是不是不太合適。

遇到“折磨人”的孩子怎么辦

家長:孩子在人前表現(xiàn)得特別好,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就特別地折磨人,寫作業(yè)等都不聽,而且寫作業(yè)很慢。我想問一下專家有什么好的建議。

主持人:他為什么“折磨”你?因為你是他最親的人。請心理學會會長尚華老師解答一下為什么孩子會不停地“折磨”自己最親的人,而不是其他人。

尚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身邊的每個人的對話,定位了他和這個人距離的遠和近,如果關系比較遠,他就有敬畏感,關系近的話他就比較隨意。比如同樣的買衣服,姑姑二三年里給他買了一件衣服,孩子會認為姑姑可好了,而媽媽每個季度給他買衣服,孩子會認為媽媽吝嗇,從來不給我買衣服。孩子對親人和對自己父母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給父母提個建議,不要把自己扮演成孩子的奴隸,要讓孩子明白,你和他之間處理問題要有原則,有紅線,只有這樣,孩子在成長中才會把握好自己和家人、和同學、和老師之間的尺度,懂得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與他的關系不同,所以處事的方式應該有所區(qū)別,這樣孩子長大后,他的生存能力就比較強一點。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種意識必須培養(yǎng)起來。

徐莉:孩子和媽媽的這種對抗,可能是家長與孩子說話的語言、語氣、語調讓他感覺不舒服。有句話叫“感覺好才會做得好”,那么孩子肯定是感覺不好。暴力不僅僅是打孩子,而可能是語言對孩子的否定。當家長不停地在否定孩子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給孩子泄能量,孩子感覺不舒服就會用不舒服的方式來對抗你。所以家長的說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賀芳軍:我想解釋一下孩子為什么慢的原因。比如在家里,媳婦想讓你干很多的事,你干一件事,就會有第二件第三件事,地拖了碗洗了,又讓你去收拾家具,所以我就養(yǎng)成了干事拖沓的習慣。當“領導”的就想給“下屬”布置工作。我想到了我兒子,我兒子寫作業(yè)也很慢,奶奶就問他,你為啥寫作業(yè)這么慢,孩子說我寫完了,我媽又給我布置作業(yè)。兒子在學校當學生,在家還要當學生,可憐!所以慢是有原因的,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我對孩子的要求不高,但現(xiàn)在我每天都幸福著兒子的幸福,我感覺到他每天都在成長。所以給孩子布置任務要定量,不要讓孩子成為作業(yè)的奴隸!

主持人:因為“小明”經常是被“滾”出去的,他的心里窩著火,這個火沒處釋放,就要發(fā)到家長身上。實際上,孩子什么道理都懂,他不是不想聽大道理,而是不喜歡你講道理的方式。

孩子不喜歡做作業(yè)怎么辦

家長:我替一位孩子的家長提個問題,她今天沒來,剛才通過微信讓我?guī)兔?。她的孩子很喜歡看書,有時看到凌晨一二點,但是孩子就是不喜歡寫作業(yè),想問一下,如何破解這個問題?

張振德:義務教育法里規(guī)定,適齡兒童該上學的必須上學,這是法律的規(guī)定,強制執(zhí)行。那么,有一些事情是要有規(guī)則意識的,該做的事情是無條件要做的,有一些事情是要百花齊放各展其能的,如果學生連基本的東西都沒有搞會,還能做什么,如果你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得到一個強有力的發(fā)展,如果玩游戲能玩到全省甚至全國一流水平,也可以,或者跨欄像劉翔好,但是我們的方式方法在保持基本的同時,還應該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做錯事情是要付出代價的,成績是通過自己努力得到的。比如表揚,要切中要害,要有針對性,空泛的“你今天真棒” “你太好了” “我喜歡你”,這樣的表揚是毫無意義的。給孩子訂目標要切實可行,使其努力能夠達到。當然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孩子有犯錯誤的權利。如果孩子出錯誤了就是需要教育的時刻。我們和孩子的交流一定是平等的,暢通無極限的,不要讓孩子感覺有真心話不敢說給你,家長要學會當聽眾,有壓力有想法能夠表達出來,這樣的孩子才是陽光的健康的。人生路上是個漫長的過程,就像馬拉松比賽,不要在起點的時候就想到終點,而是既要想到終點,也要有看沿途風景的心情。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終身完善的理念。

主持人:張校長的意思是如果孩子不做作業(yè),就把笤帚放在他的面前,告訴他什么是必須,當習慣養(yǎng)成后再讓他看沿途美麗的風景。開個玩笑。請在座的嘉賓每人用一句話來總結今天家庭教育的關鍵。

陳風山:家庭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希望父母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張振德:種樹培其根,育人養(yǎng)其行,修德養(yǎng)其心。

費旭明:尊重,平等,溝通。

張紅英:陪伴是最好的老師。陪伴是最幸福的教育。

賀芳軍:幸福。你給了孩子生命,孩子給了你幸福的生活。

王艷藍:等待。等待孩子慢慢長大,也等待我們做更好的家長。

柯 茹:常互動,常反思。

耿 芳:陪伴,聆聽,贊美。

主持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分天下,但是家庭教育將陪伴孩子的一生,但愿我們今天的交流只是一個開端,不要停止,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相伴,走完精彩的人生,但愿我們每一個家庭幸福美滿,但愿我們每一個孩子成長成才,而且有美好的未來。

(編輯整理:胡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