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戲劇,很多人就會聯(lián)想到戲曲、表演、演戲、演員之類的,而教育戲劇的本質(zhì)是“以美育人”,而不是培養(yǎng)藝術專業(yè)工作者,不是領學生做課本劇,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演員,而是教師運用戲劇的技巧,在既定的課程架構下,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設情境,表達思想的教學活動,它是一種全球教育工作者、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所倡導的教育方式——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去主動學習,發(fā)展心智,健全人格,培養(yǎng)綜合社會能力。在歐、美、澳等教育發(fā)達國家,戲劇已被納入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基礎教育體系。在2015年9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用戲劇、影視課程等多種形式加強美育,要讓戲劇進入課程,可以預見“戲劇課”必將迅速成為中小學一門不僅僅屬于美育的課程,更指向全人教育的課程。

在學校的課程建構下,我們實踐了一年多的教育戲劇課程,每周一節(jié)課,每節(jié)課35分鐘,由專職的戲劇教師帶領孩子們上課,孩子們的變化讓我們看見、聽見。他們更全面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展開想象,獲得美的愉悅,學會處理人際關系,調(diào)整自我行為,他們變得自信、勇敢,充滿豐富的想象力。

一、教育戲劇,讓孩子全面認識自我,成為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教育戲劇不僅僅是一種“技藝”,也是一種綜合的教育方式,作用于人的身體、思維和心靈,戲劇通過“體驗”來教育:孩子憑借親身嘗試、沉浸感知來認識事物,獲得獨立學習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戲劇通過“互動”來教育: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與其他演員和觀眾進行溝通,交換反饋,幫助彼此成長;戲劇通過“創(chuàng)造”來教育:孩子學會用有限的素材模擬無限的場景,學會從一片空白中嘗試、篩選和修正,完成自己的實驗或作品。

例如:在上創(chuàng)意戲劇課《花》,做“即興定格”時,我讓孩子們變成一朵花,剛開始所有的孩子都一個姿態(tài),全部用雙手托著下巴,于是我就說畫家的工具是畫筆,鋼琴家的工具是雙手。而我們上戲劇課的工具是什么呢?學生說,是我們的身體。我說,對呀,我們的身體有頭、胳膊、腿、屁股、肚子等好多部位,請你想想把我們的每個部位都運用起來,還能變成什么樣的花朵,但記住要和別人的不一樣哦。這次出乎我的想象,所有的孩子都變成了不同形態(tài)的花,真可謂是百花盛開。還有上童話劇《龜兔賽跑》時,需要“建構空間”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故事,每個人都會成為空間中的事物,要彼此商量,剛開始所有的人都要去扮演烏龜和兔子這兩個角色,我告訴他們在這個空間中如果只有兔子和烏龜你們覺得有意思嗎?而正是由于其他事物的加入才使得這個空間更加豐滿,才能襯托出主人公不是嗎?孩子們想想也對,于是他們開始小組商量分配角色,最后四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把每一個空間都建構得非常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合作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都在游戲中一步步提高。

二、教育戲劇,給孩子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我們說,人生就像一個舞臺,沒有彩排每天都在直播,如果有,那就在戲劇空間里。在戲劇空間里,孩子們一次次面對充滿鼓勵神情的老師和伙伴,清晰響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確信自己的表達有人傾聽;有一天他站上更大的舞臺,面對陌生的觀眾,他依然能在心里喚起以往的演講經(jīng)歷,獲得力量和信心。很少有什么情境是戲劇不能模擬的:戲劇空間是全感官浸染體驗的環(huán)境,孩子在其中演繹偉大的文學作品,面對生死,見證悲歡離合,經(jīng)歷歷史時刻……仿佛未來人生的“預演”。而這又是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孩子在老師的傾聽、注視與陪伴下,探索不同的行為方式和結果。他會經(jīng)歷失敗,從中分辨有效和無效的方法;會感知疼痛,從而更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和他人。

例如:在做生命教育教授《神筆馬良》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場景:你現(xiàn)在就是馬良,但是遇到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有一個富人的女兒得了重病,需要一種靈草才能救她一命,而你卻只能給窮人畫畫,可如果不給這個富人畫這種靈草,他女兒就要面臨死亡,而這是你不愿看到的,你會怎么辦呢?這時四個小組的孩子開始討論,并且模擬場景的建構,討論得非常激烈,有的說,不能畫,畫了筆就被神仙收回去了。有的說,那不能見死不救吧,那樣會違背良心的,那怎么辦呢?有個小組說,可以讓富人把他的財富分給窮人一半,這樣他既做了好事,也變成和窮人一樣的人,同時還能救自己的女兒。對呀,孩子們通過扮演角色,體會到選擇的困難,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們解決困難的能力,雖然孩子們扮演的各種角色,是“假”的,但他們收獲到的感受卻是真真實實的。

這種參與式學習,將調(diào)動孩子的各種感官,通過“經(jīng)歷”來學習(這意味著你將“經(jīng)歷”你所學習的對象,看見它、聽見它、參與它、體驗它;意味著你將去“實踐”,而不是被動地死記硬背,試錯并學會負責。)孩子將了解“行為”與“結果”的邏輯關聯(lián),這種學習遠比老師告訴他必須要這樣做效果好得多,因為通過聽見、看見,他們知道我需要這樣做,這樣做的結果會怎樣。

三、教育戲劇,使孩子懂得什么叫做“同理心”

同理心,也就是俗話說的“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看待事物的能力。教育戲劇課程為孩子提供了一種安全而有益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能夠參與別人的故事,透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與同伴配合和詮釋角色可以極大地增進孩子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在戲劇里,孩子將了解人心中的感情,并學會如何表達,孩子將了解人類心理的一些重要方面:我們是誰,我們?nèi)绾嗡伎?、感受和行動,又該如何說話和做事,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里所有的人都圍著孩子,而孩子則習慣了所有人為他服務,很少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通過戲劇課,觀察別人的排練和表演,孩子將學會衡量不同的情感表現(xiàn)。

例如:在學習《爸爸和小明》這節(jié)課時,小明的爸爸對小明說話都是帶命令的口吻,稍有錯誤就會嚴厲訓斥,導致小明很叛逆,于是我將學生分成四組,每一組自行建構空間來扮演角色進行表演,先讓爸爸用命令、訓斥的口吻對小明說話,讓扮演小明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隨后讓扮演爸爸的孩子與扮演小明的孩子互換角色,再讓扮演爸爸的孩子談談聽到命令、訓斥的口吻,心情會怎樣。孩子們都說得特別好,因為說話時沒有考慮他人是否能接受,對他人是否造成傷害,而換一種說話方式會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這樣小明和爸爸的關系也會變得非常融洽。

四、教育戲劇,給孩子一雙看世界的眼睛

在教育戲劇的課堂上,運用角色扮演,孩子們會嘗試千變?nèi)f化的角色,同一個故事,同一幕戲,舞臺上的每個角色,看到的版本也許都不一樣;而當你是編劇、導演,或者出色的觀眾或演員,你會同時擁有“上帝”般俯瞰全局的視角,看清每個角色的命運走向和愛恨糾葛。戲劇教會孩子“視角”的意義:讓孩子更明白“自我”的局限,體諒他人的處境,也學著跳出一己悲歡縱覽全局。孩子從此擁有無數(shù)雙觀察世界的眼睛,也因此擁有更縝密的思維與更開闊的心靈和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思維。戲劇教會孩子跳出既定框架去思考,教會孩子怎樣成為批判性的體驗者,而不是被動的旁觀者。孩子們需要對自己和同伴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結果提出疑問和批判性的建議。

正如李振村校長所說,教育戲劇就像一縷新鮮的空氣,它可以打開身心、改善生態(tài)、活化教學。經(jīng)過一年多的課程實踐,在幾名戲劇教師的努力下,我們課程的內(nèi)容也在逐步豐富。通過這些不同的課程內(nèi)容,我們真實地看到孩子的變化,一些內(nèi)向的、不合作的、不能打開自己的、自律性差的學生,在戲劇課堂上體驗情感、認知世界、遇見未知的自己,從而變得自信、樂觀、大方,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語言能力和肢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得到提高。不僅學生還包括老師在內(nèi),我們一同游戲,一同扮演角色,一同探討問題,一同成長進步。雖然這條路很長,但在探索的道路上,我們會繼續(xù)前行,因為有這樣一個目標在我們心中,建一所“有戲”的學校,當一名“有戲”的老師,成就一群“有戲”的學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以及學生完整人格的培養(yǎng)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因此教育戲劇讓我們看見、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