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育中需要更多的“美”
作者:李秋絨 陜西省楊凌區(qū)楊凌高新初級中學
發(fā)布時間:2018-08-28 11:46: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改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如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語文知識,成為教師的教學難題。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感受漢語語言的美。
一、應用情境創(chuàng)設向?qū)W生輸送語言的美
什么是情境美?有些教師認為情境美就是指教師要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構(gòu)建學習的情境,只要學生進入了這一學習情境,就感受到了情境之美;有部分教師認為情境美就是教師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感受到課文中描寫的內(nèi)容,當學生能從文本中想象到具體的情境時,就能感受到情境美;有部分教師認為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感受到情境美,當學生與課文中的情境共鳴時,自然能感受到情境美。教師要為學生展現(xiàn)情境之美,是指教師要用多元化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情境之美。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觀滄?!芬徽n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多媒體課件,多媒體的聲光效果能使學生沉浸到三國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聽古樂,一邊聽播音員介紹曹操寫《觀滄?!返谋尘?,學生聽著播音員的描述,仿佛回到古戰(zhàn)場上,播音員的描述把這首詞的場景具象化了。當學生想象出曹操大勝歸來的情境時,學生們會體會到曹操寫下這首詞的豪情。教師要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建學習情境,在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與作品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教師要用多元化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情境之美,使學生理解漢語是一種表現(xiàn)出語言美的藝術。
二、鼓勵學生應用誦讀傳送語言之美
1.誦讀美的韻律。漢語語言擁有韻律的美,比如漢語詩詞中的平仄之聲,就像音樂一般,呈現(xiàn)出語言旋律之美;重音、輕聲可以呈現(xiàn)出漢語語言的節(jié)奏美,教師可以用引導學生朗讀的方法使學生感受到漢語語言的旋律美,為祖國的語言感到自豪。例如:在引導學生讀《木蘭詩》時,教師結(jié)合多媒體視頻,引導學生理解“唧唧復唧唧”這兩個擬聲詞形象地模擬出織布機運作時的聲音。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思考“天子坐明堂……賞賜百千強……”一句,讀這句時會有怎樣的感覺呢?教師引導學生從音樂的角度理解,漢語語言具有音樂之美。漢語語言既能模擬天地自然的聲音,也能用韻律組合成優(yōu)美的音樂。
2.誦讀美的意境。漢語語言擁有意境之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解漢語文本中的修辭手法,讓學生感受出修辭手法營造出的意境之美。當學生理解出了這種意境之美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學會把握朗讀的關鍵,讀出漢語語言的意境之美。例如:在引導學生讀《木蘭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這一段中應用了雙關、夸張、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段中包含的悲壯意境。學生可以用沉痛的、緩慢的語調(diào)朗讀出來,強化表現(xiàn)力。
3.誦讀美的情感。漢語語言寄托著作者的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漢語文本中的情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出這種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美讀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地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和作者感受到相同的悲痛、相同的喜悅。例如:在引導學生讀《木蘭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阿姊聞妹來……磨刀霍霍向豬羊”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傳達的感情,學生可以通過重點強調(diào)這些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傳遞感情。當學生能夠感受到文本的情感美,能夠通過誦讀傳遞出漢語語言美的時候,就會被這種美所感染。
三、強化語言交流形成語言美的積淀
很多學生把語文閱讀當作一種學習的任務,覺得學習的過程是痛苦的、是枯燥的。如果學生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學習語文知識,就不愿意自主地閱讀文本,積累更多語文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閱讀是一種陶冶心靈的行為。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黃生借書說》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黃生不能高效地閱讀自藏的書籍,卻能夠高效地閱讀他人的書籍呢?學生在思考這篇課文內(nèi)容的時候,就能夠理解閱讀書籍的意義。學生能與他人產(chǎn)生共鳴,從而能體悟出閱讀的意義,愿意在課后抽出時間來,靜靜地閱讀書籍,感受到閱讀書籍的美。
總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不能僅僅從教授語文知識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從理解漢語語言藝術的角度理解語文知識,當學生發(fā)現(xiàn)了語言藝術之美時,就會愿意自主地學習語文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