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機制研究
作者:王 瑛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 陜西咸陽
發(fā)布時間:2018-10-17 16:25: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互聯網+”視域下,各傳統(tǒng)行業(yè)都迎來了全新的發(fā)展契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因此呈現出全新的特征。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育人工作十分重要,“互聯網+”視域下,學生管理機制需要在新的網絡環(huán)境有所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更有時代性,更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學生管理 機制
“互聯網+”是互聯網深入發(fā)展的結果,在“互聯網+”視域下,多元文化交融,信息高度開放,并且具有即時性和互動性等多方面特征,讓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既有優(yōu)勢,又面臨沖擊與挑戰(zhàn)。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的優(yōu)勢
1.工作時效性提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信息獲取、傳遞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而互聯網在信息傳遞、交流方面,有著傳統(tǒng)方式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最顯著的就是它的即時性?;ヂ摼W條件下,教務信息、教學信息等能夠在校內網絡和公共網絡中借助相關通信軟件(QQ、微信等)即時傳播,不需要在傳達過程中耽誤過多的時間,而所選對象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有目的地設定,并能及時得到被管理者的反饋,大大提升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時效性。
2.親和力增強。互動性強也是互聯網的顯著優(yōu)勢之一,而且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平臺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交流溝通更頻繁,互動方式更多樣,讓教師、教務管理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主客”關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越來越平等、開放,相互包容和理解,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和育人功能的實現都大有裨益。同時,互聯網拉近了教師、教務管理人員與學生的關系,教師、教務管理人員能夠更加清楚了解學生的需要,能夠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管理教育工作,從而讓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更加富有親和力,也更容易實施。
3.教學管理內容和素材更豐富?;ヂ摼W技術的完善和更新,讓網絡上的信息資源越來越豐富,質量也越來越高。一方面,高校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網絡將獲取的學術動態(tài)、教學信息、教育政策等進行分享,特別是一些先進理念、思想意識動態(tài)等,都可以借助網絡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多元性、多向性,高校教務管理者可以借助網絡,搜集、關注更多的學生信息,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關注點,從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育人工作更有重點,也更有效率。
“互聯網+”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沖擊與挑戰(zhàn)
1.多元、開放的互聯網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沖擊。盡管“互聯網+”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管理的路徑,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管理育人的效率和效果,但互聯網信息的開放和多元也給學生的思想帶來了諸多沖擊,讓管理育人的難度加大了許多?;ヂ摼W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促進了大學生思想的成熟,讓他們不再是象牙塔里單純無知的孩子,巨量的網絡信息大大增加了他們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網絡上多種多樣的“聲音”也讓他們的思維更為活躍、先進,教師如果沒有足夠的邏輯性、合理性,是很難說服他們,讓他們能夠從心理上信服的;另一方面,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各種思潮、觀點和網絡垃圾信息會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大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造成他們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知的偏差,更有許多難于抗拒的誘惑,可能會引導他們走向歧途,這對高校學生管理育人工作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
2.傳統(tǒng)的管理育人模式不再適應“互聯網+”的特點?;ヂ摼W的迅速發(fā)展,讓高校傳統(tǒng)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弊端更加明顯地顯露出來。比如,學生管理模式混亂、管理環(huán)節(jié)繁復等問題,學生管理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不足,導致信息傳達、反饋混亂等問題。因而,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模式不僅不利于育人工作展開,而且本身效率也很低。在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模式下,學生處于“單向”的被管理的位置,但在“互聯網+”條件下,學生受網絡環(huán)境的熏染,思維更加獨立,擁有自主意識,一般很難接受這種相對壓抑的管理方式,會對管理產生抗拒心理,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進一步的展開。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的機制
1.更新育人理念。育人理念的變革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這是“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因為“互聯網+”條件下,學生的思想觀念是全新的、具有時代性的,如果育人管理理念不能與時俱進,將很難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F在,大學生普通習慣用手機完成與他人的交流和對世界的認識。因此,傳統(tǒng)的課堂上,他們往往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和教務管理人員應該積極轉變育人理念,結合互聯網思維,積極優(yōu)化教學和管理工作。具體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積極接納?!盎ヂ摼W+”是科技發(fā)展的產物,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新趨勢。對“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我們作為高校教育管理者不應諱莫如深,持恐懼和拒絕的態(tài)度,而應積極接受與面對,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互聯網+管理”的優(yōu)勢,通過網絡平臺吸引學生,教育學生,影響學生。第二,有效引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不管在什么時候都需要“引和導”“育和管”相結合。因此,面對“互聯網+”,我們需要一如既往地發(fā)揮管理、督導的作用,用積極正面的方式、方法,幫助大學生學會應對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將傷害轉化為利刃,成就新時代的人才。第三,轉變角色?!盎ヂ摼W+”讓新時代的大學生更具個人魅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管理者更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應該是與學生關系密切的“服務者”,這樣的角色轉變意義在于“以人為本”,管理的“以生為本”。即,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真正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符合學生需要,迎合學生特點的角度出發(fā),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服務,解決他們需要面對的困難,這樣才能與學生建立起親密、友好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敞開心扉,更積極地參與到相關的學習活動、大學群體活動當中,促進他們成長,提高教學管理育人的效率。
2.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首先是管理模式方面。具體來講,在“互聯網+”視域下,學校教學管理以及學生的學習活動都是與網絡密不可分的。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須緊緊抓住互聯網這個紐帶,因勢利導,讓它成為學生管理的“法寶”。其次是管理效果?;ヂ摼W和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有著極強的互動性、時效性和影響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一臺電腦,這些智能電子設備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需品,也成為了他們必備的學習工具。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將一天生活中一半以上的時間都用在了“上網”上。針對這樣的現實情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積極轉變,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與學生的緊密聯系,只有與學生的關注點一致,才能更了解他們,理解他們看問題的角度與出發(fā)點,從而更好地實現管理成效,做好管理工作。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生思想管理,能夠更有效、深入地了解學生思想問題和困惑,并高效解決。大學生在校思想問題主要集中在課業(yè)、心理、人際交往、職業(yè)規(guī)劃這幾個方面,在傳統(tǒng)條件下,對學生進行一一指導和交流是非常困難的,但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中,這種困難被有效克服了,一方面學校可以借助各類平臺發(fā)布思想教育資訊,開設思想教育專欄,安排專門的心理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集中解答和反饋。另一方面,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工具為師生實時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方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咨詢和心理咨詢,教育管理者也可以通過這些工具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動態(tài),這種雙向互動,能夠避免學生對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抵觸情緒,更能夠配合學校的思想教育,從而對學校的育人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
結 語
總之,“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的育人機制應該隨著“互聯網”的特征進行相應調整,要在正確的理念指導下,以互聯網為契機,讓高校學生管理育人工作變得更高效,更有親和力??梢砸劳懈咝=逃芾砥脚_,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讓學生管理工作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進而增加教育管理對大學生的教育影響力,塑造全新的、積極正面的大學生風貌。
參考文獻:
[1]渝淑萍:《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路徑》,《高教學刊》2016年第21期,第189-190頁。
[2]王莉、許敏敏、郭麗娟:《高校學生管理與育人教育研究》,《文學教育》(下)2018年第1期,第98-9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