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評價,讓學生醉心于學習——淺談小學數學評價方略
作者:俞 曉
發(fā)布時間:2018-11-07 15:36:4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生活在評價中,或“評”或“受評”,或因“評”而意氣風發(fā),或因“評”而沮喪。作為學生,他的學習生活則始終與“教育評價”相伴。作為教師,我們就是要用評價讓學生愛上學習進而享受學習。我們不妨把“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能深入學生心靈,開啟心智,產生動力”“能讓學生不斷感受成功獲取自信”“能讓學習生活充滿魔力”的評價稱為活力評價。數學教學的活力評價,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把數學學習當成享受,最終醉心于數學學習。在我們的實踐與研究中,總結歸納數學活力評價的方略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游戲,讓評價有“味”
游戲化,為策略之首,可以讓評價更靈活,更有生機,也更有吸引力。不少學校,已經把成績評價的分數換成了等級,這是一種進步,但僅僅拋棄分數,換成生機不足的“優(yōu)良中差”,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筆者以為,可以發(fā)明更多的標志、更多讓人遐想的詞匯參與到評價中,從而讓評價生機勃發(fā)。例如,以花命名,獲得不同的成績就給予不同的標志貼。如假定90分,標記物是牽牛花,95分是水仙花,98分是向日葵,100分為百合花,附加題也做對了是牡丹花等。以山為標志物,及格為“狼山”,良好為“華山”,優(yōu)秀為“廬山”,滿分為“黃山”,含附加題滿分,為“喜馬拉雅山”等。以職業(yè)崗位命名,及格為“雇員”,良好為“經理”,優(yōu)秀為“總經理”“董事長”等。此外,把一系列的成績合起來算,還可以用軍銜的提升、快樂幣(或智慧幣)的增加來評價。這樣,對于外圍人來說,并不知道具體的等級與其標記物的關系,家長也可以有更多想象的空間,減少對孩子的壓迫感,同時,順應了學生的天性,讓學生樂在其中,使評價更顯魅力。
二、多元,讓評價添“色”
多元,才能真正讓學生覺得“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新課改,要求我們不僅要關注結果,也要關注過程。關注過程,就要關注學生的付出,關注過程中的習慣培養(yǎng)、語言表達、數學思考、同伴合作等諸多方面,通過多元讓評價走向全面與深刻。
下面是一份我們學校的學生數學學習水平評價表。內容包括口算、實踐操作、數學表達、情感態(tài)度與筆試五個方面,這是評價內容的多元。在我們實施的游戲化數學評價“我們的銀行”規(guī)則中,參與評價的不僅有老師、學生還有家長,這是主體的多元。筆者在實際操作中,還實施了評價方式的多元,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與老師給予的可以協(xié)商的終評。此外還有過程的多元,有的學生經過普通流程一次就可以確定,有的學生對最終結果不滿意,可以組織二次評議,有的學生可以選擇“緩評”,即暫時不評出等級,等寒假或暑假過完再評價,根據假期的努力情況,獲得高一、二等級的評價。多元舉措,最終讓評價成為學生自主追求進步的不懈動力。
三、自主,讓評價加“香”
自主,讓學生自己成為評價者,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反思、引領學生進步,還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最終讓評價“香氣四溢”。評價的自主,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現:
(1)共同商定。制訂考核規(guī)則,讓全班同學一起參與。一方面規(guī)則會變得更具體,更易操作;另一方面學生更有認同感,也更能熟悉規(guī)則,有利于規(guī)則的實施。
(2)自主考評。學生自己按規(guī)則記錄并打分,經歷評價的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反思這段時間來的學習情況,鞏固好的方面,改進不足之處。同時,也是進一步熟悉規(guī)則與感受自己進步的過程。
(3)個案處理。在制訂規(guī)則的過程中,對部分后進學生的照顧可能并不全面。為了讓他們也獲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體驗,筆者會跟學生商討班級評價方案指導下的個體評價方案。比如,在“我們的銀行”規(guī)定中,一般學生“補充習題”一頁練習為“優(yōu)”加1分,這些學生可以是“及格加1分,良好加2分,優(yōu)加3分”。此外,筆者還讓他們自己提出一些有別于班級規(guī)則的規(guī)則,讓活力評價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四、展示,讓評價升“華”
把評價的過程與結論展示出來,可以顯露學生的“才華”,獲取自信。從展示中欣賞別人,激發(fā)自身的動力,讓評價成為一座華麗輝煌的大廈,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其中的藝術精品。在實踐中,筆者常借助游戲化規(guī)則,讓評價結果公開、可比,因為宣布其為游戲,優(yōu)秀者的喜悅不言自明,后進者自當奮起直追,并且免受直接評價的心理傷害。公開,作為游戲的參與者,就獲得了社會性與競爭性。實踐中,筆者通常把評價的結果公布在課題組建立的“個性化教育網”上,如果學生對結果不夠滿意,還可以通過網上的“數學攻關”來另外獲得游戲分值,提高自己的“軍銜”、增加自己的“財富”等。
網絡,是一種公開的展示,誰的財富多,一目了然,競爭性很強,并且是隨時變化的,感受性更強。此外,我們還讓學生通過另外一種形式的展示來給自己加分。比如作業(yè)的展示、數學小報的制作展示、數學小論文的展示、講數學小故事、說數學名言、創(chuàng)作數學童話等,都可以獲得不菲的分值,從而讓活力評價深入數學學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五、智慧,讓評價生“根”
評價,要逐步從外顯走向內核,讓學生在評價魅力的感召下快速成長。一方面,教師的評價逐步從外顯中消失,把一切外在而易于操作的部分全部交給學生,交給網絡系統(tǒng),注重數學學習的內核性評價。如課堂上對學生思維的評價,諸如“你的想法很獨到”“你引發(fā)了大家的思考”“你創(chuàng)造了×氏方法”等。另一方面,老師要不斷關注具體評價的研究,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建立自信。尤其要利用好手中的評分權,讓它變成一根“魔棒”,顯示分數的魅力,為活力評價所用。
這里簡要介紹以下三種策略:
(一)用練習的高分畫出自信的笑臉
在兒童的心目中,高分就是學習成功的標志(家長、老師也何嘗不是這樣想)。為了迅速讓學生喜歡數學,就要早日讓他們獲得高分。于是,筆者想出了一個“怪招”,即降低試卷的難度,讓學生考到高分來獲得自信。
案例一:“耶!我們都得優(yōu)了!”
2004年我接了一個全校數學成績最差的班,這個班的學生學習信心普遍不足。學期一開始,我就告訴他們: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認真完成,每個人都能考出優(yōu)秀的成績。然后,我又跟他們以此打賭,一周后,我出了一份比較簡單的試卷讓他們做,冠冕堂皇地說是階段性學習考核。結果一揭曉,全班歡呼:“耶!我們都得優(yōu)了!”慢慢地我發(fā)現,學生聽課認真了,學習的信心足了……
提高學習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案例中教師進行的善意的欺騙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事實上,試卷深淺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老師手里,可以先易后難,讓他們更多地獲得挑戰(zhàn)成功的快樂。
(二)用差異性標準奏響前進的號角
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分標準,讓評分成為魔棒,把它揮到哪里,學生就可以前進到哪里。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二:“我會努力的!”
學生小黃基礎不夠好,經常與不及格“打交道”。有一次練習,她有好幾道應用題因為一些小錯誤而失分很多。按照一般的扣分標準,她肯定不及格了。為避免她受到打擊,每道題目我只扣了她1分(按理每題應扣6分),于是,她幸運地進入了“優(yōu)秀”的行列。在評講試卷時,我發(fā)現她特別用心……
特級教師華應龍有一個分步批改計算題的案例(詳見2003年的《江蘇教育》),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用多元化規(guī)則加快成功的步伐
要通過“一次練習多次評價”的方法,讓評價規(guī)則多元化,讓首次評分不佳的學生也有再獲“優(yōu)秀”的機會。
案例三:特殊的記分規(guī)則。
每次小練習的成績,老師經常會記錄在案,偶爾還會跟家長透露,這樣,分數就成了學生的“命根”。有些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就平添了一層思想負擔,影響了學習的心情,評講課更是打不起精神,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筆者試行了這樣一種方案:如果你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只要在評講課上認真聽,不僅能訂正正確,還能分析錯誤原因,講清解題思路,總結出數學方法、策略或思想,就可以在原有分數上加上該題一半的分,還可以選擇重考。實行這樣一種評價策略后,學生聽評講課的效果明顯提高了。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附屬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