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驗式教學法在秘書實務課程中的應用
作者:姜 輝
發(fā)布時間:2019-03-20 15:58: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將體驗式教學法運用于秘書實務課程中,這種注重理論更注重實踐的教學過程,使課堂成為以學生思考、體驗、完成任務為主,教師側面引導的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沖破了學生固有的思維壁壘,加強了學生團隊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彌補了純粹以“知識講授+案例分析”的傳統教學方法知識點易記憶、難運用的弊端。
[關鍵詞] 體驗式教學法 秘書實務 傳統教學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創(chuàng)造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強調重視師生雙邊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既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老師愛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欣賞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能夠接納學生,包容學生缺點,和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受老師親切、溫暖的愛,從而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情緒,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并能主動克服困難,奮發(fā)進取,在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下愉快學習。
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有關知識內容,領悟做人的道理,選擇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式,實現“自我教育”。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體驗認知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獨立創(chuàng)造的快樂、參與合作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體驗中,生動、活潑地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體驗式教學法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有著獨特的作用,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理論思想在西方提出得較早,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就曾經明確反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主張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認為教學的關鍵在于學習者的實際體驗。[1]目前,高校日益重視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驗式教學法也以不同的形式走入我國高校課堂。
筆者根據有關教學實踐,就體驗式教學法在秘書實務課程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探討。
傳統教學模式在秘書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秘書實務是普通高校管理類專業(yè)、秘書學專業(yè),以及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階段普遍開設的專業(yè)課程,其顯著特點是注重理論更注重實踐操作。傳統教學模式即“知識講授+案例分析”,在該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1.知識點易記憶、難運用,純粹的課堂知識講授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秘書實務課程的知識點通常比較容易記憶,但如果不通過實際運用,記得快,遺忘得也快。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法之前,不少學生平時疏于學習及思考,在上課提問前或考試前突擊背誦,也似乎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實際上對知識點既不理解,又不會運用。例如,秘書實務課程“禮儀與接待”一章中的握手禮儀部分,其知識點在于握手順序、握手基本動作、握手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經課前提問抽查,結果顯示學生大多掌握良好。但接下來讓幾位學生上臺表演時,發(fā)現不少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表現出顧此失彼的情況,特別是加入其他要求之后,學生在“初次見面打招呼”或“送別客戶”時往往忘記需要握手,握手的順序也出現了少許問題,且握手的動作表現出生硬、不自然的狀態(tài)。由此可見,記住了知識點,并不代表能夠運用得當,而秘書實務課程又極為強調實際應用。因此,僅僅依靠課堂講授,很難滿足秘書實務課程的要求。
2.一般的案例式教學只強調學生對案例問題進行解答,卻不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作考核的目標。案例式教學法應用于秘書實務課程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先描述完整案例(題干部分),然后根據題干內容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后回答。案例式教學法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在不少課程中暴露出很多教學方向上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之前已經有了標準答案,學生越接近標準答案得分越高,反之得分越低,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種由“題干+問題”到“標準答案”的推導模式,使學生形成了固化思維,甚至使其潛意識地認為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要符合標準答案。
因此,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完全適用于秘書實務課程教學,其可能會導致這個“實務”性質的課程,表面上務“實”,但實際上卻顯得很“虛”。因此,將體驗式教學法引入該課程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是十分有必要的。
體驗式教學法在秘書實務課程中的應用
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將體驗式教學法引入秘書實務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后,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學生對知識點不再一味背誦,而是有了較為深刻的體驗和理解,甚至一些學生開始嘗試運用教學內容以外的知識解決問題。弱化對任務、問題結果的追求,轉而強調處理方式、角度、手段等,有利于學生大膽開拓思路,放手嘗試新方法。
1.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體驗式教學背景設置。例如,教師講授“秘書的工作能力”一章時,設置的情境為2016年2月,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訴訟福特(中國)汽車有限公司銷售的進口跑車“Mustang”中文名稱“野馬”侵權一案,筆者隨機抽取了八名學生,并將他們分為兩組,讓他們分別扮演福特(中國)汽車有限公司領導和秘書,要求學生應對該危機。
2.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思路不受知識點的約束。例如,一般教學中不允許學生翻閱手機,但在體驗式教學法下,學生必須用手機現場查閱相關資料,在上述“野馬汽車侵權案”教學體驗中,為應對危機,扮演福特公司領導的學生要求秘書組立刻說明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秘書組”學生并不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具體規(guī)定,但可以第一時間上網查詢,并向“領導”匯報。類似解決問題的方式及具體操作,只有通過體驗式教學法才能得以實現。
3.全體學生均參與體驗。課堂時間雖然有限,但是可以通過形式的設計,讓全班學生(約50人)都能參與到情境體驗之中。這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直接參與體驗,稱之為表演組學生,即上文提到的扮演秘書組角色或領導角色的學生,他們必須迅速準備,平時積累和對課堂知識點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二種情況是間接參與體驗,稱之為觀察組學生,即未被抽中的學生,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是“看客”,他們一樣承擔著“任務”,教師也對他們進行了分組,要求這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探討表演組學生存在的問題、缺點、錯誤等,這樣全體學生都能參與體驗。
4.倡導團隊協作。如上所述,將體驗式教學法運用于秘書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倡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團隊協作,這也是學生進行體驗式表演或者觀察、研究時必須進行分組的原因之一。很多工作都是秘書與他人進行溝通、協作完成的,僅僅依靠個人能力,很難解決一些工作中的難題。在秘書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潛移默化地傳遞這一信息,促使學生了解團隊協作的意義和方法。這一點如果僅僅依靠教師講授,很難讓學生深刻理解、認同,但通過幾次體驗式教學,學生就會立刻感受到團隊的作用。
當然,在整個體驗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正確引導能夠確保體驗式教學的效果。因此,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時,教師應當努力提高個人創(chuàng)新力、洞察力以及駕馭力,絕不能對學生的表現一放了之,聽之任之。[2]
結 語
將體驗式教學法運用于秘書實務課程等注重理論注重實踐的課程之中,有效彌補了“知識講授+案例分析”傳統教學存在的短板,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解放了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全員參與所設置情境的體驗,每一位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融入集體中,集中小力量辦好大事情。
參考文獻:
[1]程銘:《體驗式教學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8期,第52頁。
[2]劉秀風:《體驗式教學在“基礎”課中的應用》,《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第11期,第149頁。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yī)藥大學人文管理學院 陜西咸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