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作者:余軍平
發(fā)布時間:2019-04-16 09:40: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而古詩詞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結晶,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選入初中教材的古詩詞,都是歷經錘煉的名篇佳作。學生閱讀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古漢語水平,厚實語言文化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能“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那些涵養(yǎng)心靈的古詩詞是審美文化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精神美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發(fā)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呢?
1.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深入認識蘊含在古詩詞中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古詩詞中承載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使學生親近古詩詞。文以載道,詩以言志,古詩詞中蘊含的不僅是思想和意象,還傳承著中國人自古以來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念,展現著中國人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神來之筆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學生在誦讀這些優(yōu)美的古詩詞時會自然接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2.整合部編本教材中的古詩詞教學資源,依據其蘊含的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內涵分類,按照愛國情懷、思家念親、個人抱負、閨中幽怨、自強不息等不同的主題和思想將古詩詞分類并實行主題式群文教學,以加深學生對同一主題的深度理解和體悟,在誦讀同主題詩詞中接受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滋養(yǎng)。例如,可以將杜甫的《春望》、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毛主席的《沁園春·雪》等詩詞組成群詩詞來教學,這樣豐富多彩、蘊含愛國情懷的古詩詞一定會在學生心中種下愛國奉獻的文化因子,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3.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和運用多種鑒賞方法體味詩詞蘊含的思想和精神,指導學生運用情境誦讀、披文入情、知人論世、融情入景、借物抒懷(言志)、物象意境的詩詞鑒賞方法,深度體味古詩詞意蘊。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李白、杜甫到辛棄疾、龔自珍,帶領學生深刻感悟文化先賢們具有的民族獨特精神,汲取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4.要將古詩詞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善于在詩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啟迪思維,激發(fā)情感共鳴,使用恰當的詩詞表達,以提高語用能力。例如,“當我們____,我們不禁想起____ ?!睂W生依據情境,做出適切的回答,如當我們徜徉花燈的海洋,我們不禁想起唐朝詩人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當我們在中秋節(jié)思念不能團聚的親人時,我們總會想到北宋文豪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當我們在冥思苦想、豁然開朗后,又總會記起南宋詞人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些特定境況下的古詩詞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把學習過的古詩詞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學以致用、入情入境,那么古詩詞中蘊含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就會在心中扎根并開花結果。
5.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古詩詞中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內化為學生自覺的行動。例如,通過“古詩詞闖關”“飛花令”“誦讀比賽”“課本劇表演”等富含趣味性、挑戰(zhàn)性、競爭性的語文活動使學生把那些幾經歷史遴選、燦若星河的詩詞佳作內化于心,讓傳統文化的精神“母乳”,不斷滋潤著學生的生命和心靈,一點點滲透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6.引導學生課外觀看《中華好詩詞》《詩詞大會》等大型文化類電視節(jié)目,拓寬視野,激發(fā)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檢查和分享收獲,實現課堂內外的融合。
7.鼓勵和指導學生開展古詩詞創(chuàng)作,從誦讀古詩詞到創(chuàng)作古詩詞,實現古詩詞教學的終極目標。按照循序漸進、低坡度、小步走、不停步的提升思路,從詩詞的格律形式到音韻、內容、情感、藝術等逐步系統訓練,并在學生訓練過程中注意及時予以指導和鼓勵,使詩詞創(chuàng)作成為學生學習的常態(tài),實現能寫作、會寫作、寫得好的目標。
總之,古詩詞文化有其獨特的內涵,是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在詩詞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研究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益,在學生心中深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因子,幫助學生打好正確的人生底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城關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