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前的桌上擺了兩杯茶。

一杯是我自帶的烏龍茶,葉片肥厚,茶湯清澈澄明,喝起來甘甜醇厚。

這是我平時喜歡喝的茶。

另一杯是紫陽的富硒綠茶。

這茶和榆林的老酒一樣,也是有人專門帶來的。

帶茶的是紫陽的美女校長沙輝。

沙校長說,大家在一起培訓(xùn)是一種緣分,很難得,應(yīng)該讓大家嘗嘗自己家產(chǎn)的茶,而且,也可以借機宣傳一下家鄉(xiāng)的茗茶。

所以,特意打電話給家人,用加急快遞送了點過來。

于是,就有了今天我們每個學(xué)員面前的香茗。

紫陽是陜南安康的一個縣,屬于漢水流域,和四川、重慶接壤,自古以來就盛產(chǎn)茶葉。

紫陽由于靠近四川,因此,紫陽人既有著北方人的粗獷,而更多的則是南方人的溫婉。

給我們帶茶葉的沙校長,就是一位典型的紫陽美女,嬌小秀美、溫婉大方。

茶葉泡上了,香氣氤氳。

是典型的紫陽毛尖。

一片片芽葉如一面面緊卷的旗子在水中漂浮。可惜,不是用玻璃杯沖泡,我無法欣賞它俊美的身影。

茶湯也逐漸變得碧綠澄明,一股烘青茶的清香幽幽飄來。

這茶香,不似花茶的香味那般濃郁,也不像龍井的炒栗香,更不像鐵觀音那特有的“觀音韻”。這茶香,有著烘青的清香,又帶著絲絲原始茶樹葉自然的澀香和那大山中純凈空氣的鮮香。

紫陽茶是綠茶,采于清明前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清明前后,雨水滋潤著茶山,一片翠綠。

這時候正是采茶的好時節(jié),就在這巴山漢水的翠綠中,采茶女或提著竹籃,或背著竹簍,往來穿梭在座座茶山當中。

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圖畫啊。

這采茶女當中,或許就有著我們美麗的沙校長。

因此,這杯紫陽茗茶,有著巴山的翠綠,有著漢水的甘甜,更有著美女的靈動與幽香。

平凹先生曾經(jīng)給紫陽茶寫過一幅對聯(lián):無憂何必要飲酒,清靜常品紫陽茶。

而我卻更愿意將它改成這樣:

無憂偶飲半杯酒,清靜常品一壺茶。

責(zé)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