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靈魂正漸漸變得清澈、寬廣,綠色越來越多,白云越來越多。”回望20年與語文攜手走過的日子,我想起李漢榮對精神天空的這份向往和執(zhí)著。多少個日夜,我也在語文的道路上,努力攀登我的南山,多少次聽到成長拔節(jié)的弦響,苦和累、快樂和幸福,都被沉淀的歲月調(diào)制成一杯濃郁的咖啡,留下奮斗的芬芳。

笨鳥的起點:從無知到有知

1999年,剛畢業(yè)的我被分配到一所鄉(xiāng)鎮(zhèn)初中任教。緣于從小對教師的崇拜和向往,我?guī)е蔀橐幻麅?yōu)秀老師的夢想踏上講臺。就在開學后的第二天,一位女教師的飯后閑談飄然入耳:“上那樣不知名的學校,文憑又低,能教得了初中嗎?”這位教師的質(zhì)疑讓我覺得芒刺在背,我像做賊一樣匆匆逃離了現(xiàn)場,那顆火熱的心瞬間掉進了冰窟,我陷入了迷茫和沮喪中。目標很高遠,可我卻在低頭中審視自己的淺薄,發(fā)現(xiàn)皮囊下包藏的“小”。不久后的一天,我有幸去縣城小學聆聽張載西教授的報告,“空無一物的袋子是無法站立的”,那字字句句擲地有聲地撞擊著我的心坎,給我迷茫困惑的起點階段豎起了一座路標。培訓期間,城關小學幾位優(yōu)秀教師精彩紛呈的示范課不時沖擊著我的思想,當時,我唯一想到的就是要像他們一樣優(yōu)秀,要證明我的低起點一樣也可以跳得高。

回到學校,我將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痛定思痛,列下了密密麻麻的學習計劃。計劃的第一條是讀書,我必須靠學習來不斷吸收和納取,完成自身的進修,填補空空之腹。

從19歲到25歲的六年間,在經(jīng)歷過“深宵燈火漂白了四壁”的苦讀后,我順利地從自考??谱x到本科,這段自考經(jīng)歷使我在學識方面增添了底氣。這期間,我還訂閱了各類教學期刊,分門別類地做讀書筆記,制作多種多樣的文摘卡片(包括教學設計金點子、創(chuàng)意板書設計、精彩導入語、作文范例等),讀刊的過程,讓我漸漸摸到點語文教學的門徑,領略到教學藝術和智慧的魅力,更感受到一種前行的力量。我想,能否讓自己的課堂也如此散發(fā)光芒?接下來的每一次平常備課于我而言都是路漫漫而上下求索的過程。沉浸之中,其樂無窮。記得教室窗外經(jīng)常有個坐著小板凳偷聽的龔心智校長,他那欣慰贊許的眼神,激活了我的教學熱情,他說:“你的素質(zhì)很好啊,有前途!”第一次匯報課講的是朱自清的《春》,龔校長又充分地肯定我:“這女子潛力大,一定能成教學能手?!彼麧M懷期待的眼神、語重心長的教導,給了我莫大的鼓舞,點燃了我教學生涯中的一盞明燈。

蝴蝶的蛻變:從淺知到深知

初為人師,獲得學生的喜歡、同事的好評、領導的認可,我心里暗自歡喜,但我沒有“膨脹”,而是向著課堂求新、求異、求深進階。

那是一段充滿奇思妙想的時光。我的創(chuàng)新出彩路第一步階:著眼于板書,追求一點出彩。一課一課創(chuàng)意無限的板書設計讓我嘗到了教學的甜頭。當我漸漸明白語文教學是智慧的教學,需要優(yōu)化課堂流程,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流淌著生命的靈動這一理念時,備課思路拓寬了,我嘗試著放眼整個課堂,著眼于流程,追求出彩。十幾年前,我的這些創(chuàng)新做法如春風吹皺了一池春水,贏得了一次次的贊譽。并先后獲得校級、片區(qū)、縣級、市級、省級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一等獎,我相信,只有不安于平凡、極富理想的心靈才能催生出一個個讓人叫好的創(chuàng)意,才能盡情享受語文教學的技巧之美。

在當?shù)匦∮忻麣獾奈议_始被邀請上公開課,語文課堂像一個變幻無窮的魔術師,不斷生產(chǎn)出綺麗的畫面讓我迷醉。后來,當讀到趙謙翔、王君、董一菲、黃厚江、余映潮、程少堂等系列《名師講語文》叢書時,我發(fā)現(xiàn)名師的觀點深刻地影響著我對語文教學的理解,一種深深的愧怍和不安涌上心頭,原來技巧之美絕不是語文之美的真正所在。在“創(chuàng)新設計”的贊譽之上,我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才能從教學技巧類的沉迷進入到對文本解讀的深入思考,去實實在在地觸摸語文的本質(zhì)之美。我的教學成長到了第三個階段:著眼于語言,追求品味出彩。

可是,究竟怎樣能夠著眼于語言運用呢?我陷入了瓶頸期。困惑驅動著反思,我反復在名師們的課堂實錄里尋找答案,寧鴻彬老師《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課》、錢夢龍老師的《愚公移山》、于漪老師的《春》等眾多課例撥開了縈繞在我心頭的沉沉云霧,也揪出了深藏于膚淺課堂背后的病根:教參是我上課的依賴,以教參為準成為當時教學的圭臬。沒有豐厚的閱讀積淀,便只能在形式上下功夫;不在文本上多鉆研,又何來個性化的準確解讀?我決定從廣泛閱讀做起,從每節(jié)課做起,努力以厚重的斧頭砍斷課堂的冗雜和浮華。

低頭看到堅定的腳步,抬頭看到清晰的方向。2011年,我成為第一屆省級教學能手;2015年,成為省級首批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這期間,幸得機會外出學習,聆聽語文名家教誨,他們的智慧滋養(yǎng)了我的語文人生,令我茅塞頓開: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心中有本、有序、有章、有法,更需要關注學生,目中有人。理念被再次刷新,我的語文教學進入第四個階段:著眼于學生,追求生成出彩。

一股股破繭而出的進階之力助推我在大大小小的課堂里歷練,從縣里到市里,從市里到省里,從省級講臺到全國賽壇。2016至2018年,省教研專家們推薦我參加了全國中語杯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關工委教育部組織的課題現(xiàn)場課展評,分別獲得一等獎,在全國名師大講堂擔任示范課,這三次面向全國的經(jīng)歷更讓我刻骨銘心,一路走來,我已經(jīng)很難記清經(jīng)歷了多少個伏案考量,甚至苦心孤詣的地步,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曉。但這些經(jīng)歷幫助我形成了自己婉約靈動的教學風格,也收獲了對語文教學本質(zhì)更多的參悟。

讀書、實踐、思考常常給予我寫作的沖動,我一邊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一邊向課題研究深處漫溯,在主持多個國家級、省級課題的過程中,有近三十篇文章陸續(xù)發(fā)表于語文教學核心期刊。

蝸牛的奔跑:從少知到多知

攀登語文南山的過程,我的人生也在慢慢改變。2007年,在公開招考中,我以面試筆試分別第一的成績進入縣城一中。置身于這所在當?shù)芈曂麡O高的學校整整十年,我的專業(yè)成長經(jīng)歷和心靈成長經(jīng)歷,都成為寶貴的財富。

我在擇班擇師的熱潮中相遇家長極不認可的眼神之后,以全心投入的熱情智慧帶著一班的孩子駛向成功的彼岸,一炮打響。驕人的成績給學校分班帶來很多“麻煩”,家長們想盡辦法將孩子塞進我的班級。在擔任班主任的十年間,我先后兼任過教研副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長,無論崗位怎么改變,我都不愿割舍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之情。從單純的語文人成長為多角色的管理者,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將語文學習融入到班級、學校的管理之中,融入在了學生的生活中。我用勤奮的筆記錄著教學札記、教育心得,這片純凈的天空下,我發(fā)現(xiàn)自己依然可以在忙碌中保持一種旺盛豐盈的生命狀態(tài)。我對語文的理解,也在悄無聲息地從教學走向教育中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語文具有育人的價值,學科老師要通過教學過程育出學生內(nèi)在的能力和品格,育出對真善美的追求,育出知識豐富、思維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靈自由的人,并以此煥發(fā)出他們生命的活力,生活的激情和探索的精神。這更堅定了我立志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育者的信念:以廣闊的閱讀視野、深度的思維認知、豐富的人文情懷、靈活睿智的教學藝術、全方位的能力素養(yǎng)做學生人生的點燈人。

大雁的夢想:從他知到我知

2018年,經(jīng)過安康市教育、人社局遴選,我被調(diào)入了安康市教學研究室,開始了人生另一程修行——努力做能教又能研的新時代教研員。我邁開腳步,去課堂里生長,上示范課、做指導、承擔不同專題的培訓。為了研究學段銜接問題,我挑戰(zhàn)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的公開課;為了幫助老師成長,我像帶學生一樣反復完善設計、修改論文;為了使老師們擁有新的培訓收獲,我的公開課和講座的專題從來不重復。大容量的內(nèi)容擠滿了每一個時間的罅隙。緊張、充實,力量也在倍增,在受益他人的同時,也讓自己獲益。

陶行知說,教學是“教師創(chuàng)造學生,學生創(chuàng)造教師”的過程,創(chuàng)造的關鍵在于一個“新”字,于漪老師的教學也始終追求一種教無定法、學無定式的求變精神,認為變才能出新。回望二十年語文教學生涯,大師們智慧的光芒照亮著小小的我一步一步前行,如今,作為省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我建立了以“大雁文化”為核心的團隊,本著“向美而行,向新而生”的宗旨,基于讀書、研究、分享、示范四大理念,立足于“新語文”的教學主張,進行“梯度教學”方法的系列理論與實踐研究,希望能夠激活并帶動全市初中語文教師隊伍的熱情,培養(yǎng)一批眼界更寬、目光更遠、修業(yè)更精、腳步更實的合作、分享、共贏的新時代語文教師團隊。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教育教學的道路沒有捷徑可走,我能夠做到的是一步一個腳印,以攀登的姿勢,向著高遠處行進,明媚自己,感染他人。

關山初度路猶長,初心猶在,夢想終將閃亮。

作者單位:安康市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