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課改受寵的時代。然而,并非所有教師都有閑功夫和您去談論課改之道,因為一線教師都相信:只要有效果、見成績,怎么去改都行。其實,真正的課改不僅要看改法、看效果,更要講門道、講道理。一次短視的課改足以讓您的課改征程休止,甚至重創(chuàng)您的課改人生。之所以發(fā)此感慨,著實是受到龍寶新教授團隊新作——《高效課堂的反思與走向》的啟發(fā)。本書的兩位作者盡管是曾與中小學課堂結過深緣的課改親歷者,但全書卻將絕大多部分筆墨都花在了課改道理的把捉上。初讀此書時,本人和許多教師想法一樣簡單:搞課改還講啥道理,見了效就是好課改!但現(xiàn)在想想,頓覺頭腦簡單:不講道理的課改走不遠、飛不高,更別說走出自己的課改蹊徑?帶著對課改道理的情有獨鐘,龍教授團隊從自己本土課堂經(jīng)驗與原生態(tài)課改體驗出發(fā),闡發(fā)了一系列撼動課改人心靈的真知灼見,對一線課改人極具認知沖擊力與行動感召力,很值得去深入揣摩、取法試水。讀完此書,本人覺得有三個課改道理最值得課改前沿者去揣摩。

登上本文課改道理榜單之首的是教與學的關系哲學。掌握了課改道理,你的課改可以舉一反三;僅僅掌握了零星課改套路,你的課改始終走不出照貓畫虎的水平。在課改現(xiàn)場中,但凡已經(jīng)步入課改軌道的教師都清楚當代課改的根本道理: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課改先行者的課改實踐都是在這些理念的指引下展開的,但在具體推行中,許多教師對本條道理的深層內(nèi)涵理解粗淺,導致其對上述課改理念的認可度不高,直接抑制了教師課改能量的持續(xù)激發(fā)與釋放。龍教授團隊指出,為什么要奉行“先學后教”的實踐舉措,其根本原因就是:“學始于疑,而非教,問題是學之端,學會、會學、樂學、創(chuàng)學是學之果。”先學后教的內(nèi)在道理是它能引發(fā)學生的質疑,引出學習的問題,撬動學生的思維,為后續(xù)之教提供了動能支撐。這一課改道理的確既新鮮又科學,它為廣大教師執(zhí)著課改事業(yè)提供了最根本的“元定理”支持。在這一理念基礎上,龍教授團隊對未來課改藍圖進行了籌劃,這就是構建一種基于“瘦身+生本”理念的新課堂,讓“多學少教、揚學抑教、共學互教、先學后教、善學精教”成為新時代中國課改的根本教學哲學。在《高效課堂的反思與走向》一書中,龍教授團隊對每一條改革舉措的科學性進行了逐條分析,揭示了隱藏在教師本能式課改舉措背后的課改原理,有助于廣大教師找回“以教促學”“教學共振”的教學真意。

榮登本課改道理榜單第二位的是生本與導學的辯證法。無疑,沒有學生,就沒有課堂;沒有學習,就沒有效果;沒有導學,就沒有教學。在寶雞課改范例分析中,龍教授團隊向我們揭示了另一條課改道理,這就是:課改必須立足學生、利用學生、服務學生,因為學生是一切課改的出發(fā)點、關節(jié)點與歸宿點;課改必須強調(diào)導學,借助導學手段實現(xiàn)教與學各自的潛能與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的聚合與匯流。進言之,生本是課改的立基點,導學是課改的成功點;不堅持“生本”立場的導學,教學活動名存實亡;不重視導學方式的優(yōu)化,“生本”立場就無從落實。這就是生本與導學間的辯證法。在日常教學中,廣大教師經(jīng)常反本為末,將講授、成績視為課堂教學的命根子與立足點,其結果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忘掉了學生,迷失了初心,致使課改異化為一場教師作秀、上課表演的戲法,教學活動遠離了學生的需求、學情、資源……這些現(xiàn)象非常值得一線教師警示。為此,要做出一場撼動傳統(tǒng)教育世界的課改,就必須銘記兩條經(jīng)驗:一是堅持“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的“生本”原則,二是堅守“先學后導、學導結合”的課改精神。這既是寶雞十余年課改經(jīng)驗的結晶體,又是龍教授團隊從中析取出來的課改大道理。

在課改道理榜單上位居第三的是形與神的鑒別術。當代課改是新理念、新行動的薈萃之所,其中不僅有高效課堂,還有翻轉課堂、導學案教學等。面對紛繁多姿的課改樣例,教師必須學會用“形”與“神”鑒別術來把握其精髓,理清其內(nèi)核,以期能抓住本質、超越外形,讓自己的課改事業(yè)走在一條“萬變不離其宗”的科學軌道上來。以高效課堂為例,其實質與元神是:強調(diào)教學效果,強調(diào)學生為本,推進學習活動社會化,倡導學習活動重心下移等?;谶@些精髓來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獨具匠心、形式多樣的高效課堂形態(tài),是當代課改的目標所系。所以,以“形”傳“神”、守“神”創(chuàng)“形” 是當代課改應該堅守的又一條道理,是我國課改保持強大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