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作者:李 濤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16:15:2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本文系2018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GS[2018]GHB321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們感覺到在農村學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說”的能力越來越差,能 “說”的學生也越來越少。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挖掘學生的口語表達潛能,使他們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化訓練,具體做法如下:
一、解決學生不會說、不敢說的難題
1.激發(fā)學生想“說話”的興趣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對于學生的課堂回答,我總是設法給予正面的鼓勵。如在教學《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一組精美圖片,了解圓明園曾經(jīng)的輝煌壯觀,指導學生用自豪的語氣讀相關語段;接著,播放圓明園毀滅的視頻,激起學生心中的憤怒,順勢設計問題:“此時,你若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最想說什么?”在學習了《黃河頌》之后,我讓學生嘗試做一名講解員,向大家講解黃河的概況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歷史上黃河曾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及治理的歷史等。學生對這些感興趣的話題愿意談自己的想法,思維活躍起來,說話的“閘門”也自然會打開。
2.教師要幫助學生把話說通順
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有學生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表達不完整,說的話句子成分殘缺,表達缺乏連貫性,要么突然停下來,過了一會兒又接著說,要么重復前面說過的。有些學生甚至不注意事情發(fā)生的前因后果、前后順序、輕重緩急,想起什么說什么,喜歡什么說什么,表達缺乏條理性。面對這些問題,最需要的是老師的等待。我常用的辦法是安慰他們:“別急,再想一想,組織好語句再說一次?!北緛礤e誤或者含糊的思路,會馬上變得厘晰起來,因為學生厘清了思路。而當學生把答案的主旨回答出來,但是語句還不連貫時,我通常都會給他幾個關鍵性的連詞,幫他理順句子,再讓學生重復一次,甚至兩次、三次。長此以往,大多數(shù)學生會在舉手前組織好語言,能流利作答。
3.學生盡可能地代替老師說話
以前,我認為:給了學生討論發(fā)言的時間,就沒有老師講課的時間了。我嘗試四人合作小組教學以來,基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在每節(jié)課學習新知的時候,我都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自主學習,把有疑難的問題進行組內討論,相互交流,最后交給老師的只有最難解決的,大多也是文章的重點問題。對此,我再加以點拔,讓班級中已經(jīng)理解了的學生去講,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還給了學生,還讓他們在自己的說、寫、辯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4.認真上好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課
新改版后的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這個模塊教材上創(chuàng)設了情景,既能對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復習,又能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按照課程標準規(guī)定,我基本上都能給學生兩節(jié)課的時間,讓他們在小組內暢所欲言,并對每次發(fā)言出色的學生進行表揚。上好“口語交際”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才,而且也為語文教學的另一個難點寫作奠定了基礎。
二、創(chuàng)設條件,給學生口語表達的機會
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前五分鐘演講”這個活動,基本做法是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發(fā)言資料,每天利用課前五分鐘讓一名學生上臺演講。孩子們大多能準備優(yōu)美的詩文、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或者感人的歌詞、振奮人心的演講稿來展示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對于每次的發(fā)言,我都能安排其他學生進行精彩點評,以促進聽話者提升傾聽的能力。
三、多讀經(jīng)典名著,學別人說話
“為學之道在厚積而薄發(fā)”,讀書的過程就是 “厚積”的過程?!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強調積累的重要性。要會說話,首先要自己胸中有話要說,只有平時多讀書,才能積累各種素材,才能有話可說。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就注意教學生懂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余時間的閱讀中,我都要求他們把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體會抄到讀書筆記上,有時間多讀,最好能背誦記憶,只有熟讀成誦,才能在說話時脫口而出,不僅做到把話說清楚、說通暢,而且說得有品位、有美感。
我始終堅信,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寫作,更要學會說話。反過來,學生學會了說話,也就學會了寫作文,二者相輔相成,同出一脈,都是學會、學好語文的必經(jīng)之路!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中村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