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幼兒教師來說,與幼兒的相處融洽自然,容易獲得信任感,但與幼兒家長相處卻比較“曲折”,這是為什么呢?幼兒的心理或生理發(fā)育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對教師容易產生較強的依賴和信任。正因如此,教師在一日生活過程中會花費大量心血和精力來呵護幼兒,從而建立穩(wěn)定、和諧的師幼關系。

幼兒家長有其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在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經驗的積累下,他們已經具備穩(wěn)定的價值觀念,能夠與教師進行平等對話。面對部分有較高專業(yè)水平的家長時,幼兒教師會有一定壓力,面對家長的質疑時,容易不自信,尤其是年輕教師不能很好地適應。那么幼兒教師應如何與幼兒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呢?

一、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及時調整反差心理

面對較大的心理反差,很多年輕教師往往缺少冷靜分析和清晰認知,無法及時進行自身定位,更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理,和幼兒交流時,不僅緊張,甚至會產生矛盾與沖突。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應該學會互換心理角色,從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像對待朋友一樣,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教育問題,也就能更明確地了解家長遇到的困惑,協助家長解決教育難題。

二、重視家庭教育知識的積累,做家長的指導老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多方面合作才能實現的事。幼兒教師不僅要了解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還要積累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才能回答幼兒家長對教育問題的咨詢,有針對性地宣傳育兒知識、方法,有效地對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困難,進行實際指導。

三、主動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信任

積極主動與人溝通是人際交往中解決問題最有最效、最直接的辦法,也是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建立的重要前提。幼兒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幼兒家長交流,這是做好家長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首先要主動向家長介紹幼兒的基本情況,建立信任感。主動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情況以及幼兒園近期的活動及要求,尤其要說明自己解決幼兒問題的措施,使家長更清晰地了解幼兒情況、教師的意圖和方法,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愿意配合幼兒教師的工作。

其次要及時消除顧慮,避免誤會。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對幼兒園和老師會有很多顧慮。對此,幼兒教師要理解家長的顧慮,抓住家長的心理,選擇恰當的時機,用合理的方式,與家長開誠布公的交流,消除家長的顧慮,從而取得家長的信任。

再次要正確對待不合理的意見。個別幼兒家長對幼兒教師不夠尊重,也不理解幼兒教師的工作,對幼兒園有偏見,會提出一些老師無法滿足的要求。面對這部分家長,幼兒教師要保持冷靜、換位思考、耐心解釋、坦誠交流,爭取家長的理解。不要激化矛盾、放大問題,要明白家長的無理要求大多是因為不了解、不理解,所以幼兒教師要做的就是解釋、引導,讓家長理解、了解。

最后要注意談話技巧,要尊重家長。如何讓家長樂意接受幼兒教師的批評和建議,其實關鍵在于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在被人指出問題時,希望是在怎樣的情景下?或者說希望批評者注意哪些情況,為什么有的批評我們樂意接受,有的卻很反感呢?所以首先幼兒教師要考慮家長的接受度,做到不傷感情、不損面子。

四、利用多種資源,提高家教工作實效,促進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

1.在家園共育活動中提高家長的綜合能力。幼兒園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豐富有趣的家園活動,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和興趣。家長通過教師的引導,可對幼兒的表現進行科學的評價。

2.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家長的育兒水平。我們在班內訂購家庭教育方面的圖書供家長借閱;利用網絡宣傳科學育兒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型科學育兒講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科學育兒水平。

五、尊重幼兒人格,關心、愛護每一位幼兒

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的關系總是因為孩子而存在微妙的變化,家長會一直關注教師對自己孩子的態(tài)度,從而影響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孩子是幼兒教師與家長關系存在的關鍵因素,把孩子培養(yǎng)好、照顧好,使家長放心并且得到家長的信任,他們自然會積極配合教師及幼兒園的工作。

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是幼兒教育最為關鍵的兩大主體,只有兩者互相支持配合,才能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作為幼兒教師,應該主動爭取得到幼兒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能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輕松快樂地工作。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第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