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地相繼制定開學計劃、明確開學時間,推動有序復學。談到“復課”,學生們要從居家學習的狀態(tài)中轉換出來,做好充足的準備來迎接返校的學習生活。10日,在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新華網科普頻道主辦的“復課如何做好心理調試”科普講座中,北京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綜合交通發(fā)展研究院研究人員、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科普專家張馳為學生、家長們帶來建議,幫助學生盡快調整不良情緒,積極面對學習生活?;顒釉诳破罩袊鳤PP、華心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斗魚直播平臺進行展示,受到了公眾的關注。

張馳認為,居家學習與在校學習存在著學習方式、學習環(huán)境等多種不同。在課堂教室里面學習的過程中,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學習,能夠與老師面對面交流;在線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學生沒有聽懂也無法及時進行反饋的問題。同時,家與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差異也很大,在觀念里,家是一個身心放松的場所,居家的舒適環(huán)境不像學校里同學們互相促進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學習效率可能會降低。他表示,當復課后轉換為在校學習時,無論是作息時間還是學習方法,學生們都需要調整、改變,而部分學生在調整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情緒。

對于這種情況,張馳建議學生牢記面對問題和戰(zhàn)勝問題的“4步法”——面對、接納、解決、放下。

面對,即面對自己的情緒和生活的狀態(tài),積極、不抱怨。大家都一樣,學習都會受到一些不可抗因素的影響。但對于一些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差、缺乏自律性的學生而言,困難可能便會大多一些,其實這也是一種考驗,要平常心對待。并且,家長也要與孩子一起面對出現(xiàn)的問題,即使孩子有不適應的時候,有來自家長的一份力量,孩子也會變得更勇敢。

接納,即接納事物的不完美。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接納會幫助孩子辯證地看待事物。比如居家學習雖然不如在校學習效率高,但也會提高生活能力。

解決,即解決遇到的困難。復課后,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分為學業(yè)方面和情緒方面。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可自己梳理出一個個小問題,逐個去解決,必要時還可以向家長尋求幫助。

放下,即放下不良情緒,轉移注意力。放下不是放棄,而是更好地轉變自己的狀態(tài)。與其執(zhí)著于和某一情緒“斗爭”,陷入一種越來越焦慮的狀態(tài),不如跳出這個模式,著眼于應該要做的事。

張馳認為,“4步法”是一種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應該學會求助,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如一些學業(yè)上的問題可以在回學校后向同學、老師求助,一些情緒問題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后自己解決。求助他人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求助,否則問題堆積在心里面,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力和困擾。

根據教育孩子的經驗,張馳還建議孩子們養(yǎng)成制定計劃的良好習慣,列出自己每天要完成的學習計劃,今日事今日畢,有條不紊。當計劃實行的過程中,偶爾漏掉一條半條也很正常,家長切勿操之過急,要引導和幫助孩子逐步完成。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