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理念下體育課堂核心素養(yǎng)研究
作者:葉 健
發(fā)布時間:2020-04-22 13:48: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STEM是近年興起的重要教育理念,有研究表明,核心素養(yǎng)與STEM理論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終極目標,STEM理論則是實現培養(yǎng)目標的良好途徑,兩者結合能更好地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本文以小學體育學科為例,闡述如何在STEM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STEM理念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系
STEM中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看起來與體育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如果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來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運動認知、情意表現、社會適應等與STEM又是有著密切的聯系。具體分析如下:
運動認知中的體育知識、運動能力、學習能力本來是指向知識與能力的兩維目標,從體育學科本身的特征來看,其可以基于STEM的優(yōu)化更好地實現運動認知的發(fā)展。比如,在“跳躍”這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助跑3~5步“單腳踏跳雙腳落地”的相關動作要領,教師可以對該動作進行分解,分解的結果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也可以是教師基于對學生運動數據如身高、體重、步幅、彈跳能力等的測量,讓學生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助跑與起跳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動作分解的本身不能馬虎,必須高度科學,相關數據的測量也應當堅持數學學科應有的嚴謹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跳躍的技術要領,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根據這一分析,STEM的四個要素均包含其中。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情意表現包括責任擔當、心理調節(jié)兩個指標,其社會適應包括交往與合作、環(huán)境適應、創(chuàng)新精神三個指標。相比較于運動知識而言,這兩個核心素養(yǎng)更多地出現在運動知識生成的過程中,且對知識生成有一定的依附性。對于小學生的體育教學而言,它們與STEM的關系更多地體現在這兩個核心素養(yǎng)培育過程中的細節(jié)滲透上。例如,在向學生介紹體育運動可以促進交往與合作的能力上,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與列數據的方式介紹國家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的典型代表,給學生樹立榜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小學生興趣特點的判斷堅持科學性原則,這也是STEM的一種體現。
二、在STEM理念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其實,將小學體育置于STEM理念之下,可以發(fā)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能得到更好的實現。本著“健康第一”和“快樂體育”的原則,筆者在體育課堂上堅持給小學生開設一些體育與游戲性質兼具的運動項目,如“投沙包”等。對于小學生而言,投沙包是生活中常見的一個游戲,而在體育課堂上,其除了具有游戲的意味之外,還有體育學科的具體要求。在設計這一教學的時候,筆者就做了一個細致的工作,即對班上學生的身高、體重等身體形態(tài),尤其是學生的上肢投擲能力與技巧進行了初步測量,測量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投擲實心球的方式,觀察投擲技巧,測量投擲距離,通過這個距離來反映學生的投擲能力。然后基于這一測量結果,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分組的依據除了投擲能力之外,還要參考身高因素、投擲技巧因素等。等到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重心就落在投擲技巧的教學上,筆者這里主要采用的是“正面單手肩上投擲”的方式,為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身體的協調性。實踐證明,經過周密的準備,有效的分組訓練與指導,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具體表現在:訓練的時候非常認真,而在小組投擲比賽的時候,他們則非常注重技巧與力度等。
反思這一教學過程,筆者以為前期準備工作中,所參考的STEM理念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STEM理念的指引下學生有效地生成了運動知識,還提升了同學間的合作意識與品德認知。
三、STEM理念下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機制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STEM理念的滲透更多的是隱性的,但隱性機制往往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因為STEM理念的滲透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是客觀存在的,但又不至于因為概念的生疏而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當前的體育教學已經越來越重視體育科學研究,這意味著STEM可以更好地滲透在體育教學中,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紫薇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