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是一種情結(jié)
作者:王世虎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12:01: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雖說初春總讓人有幾分倦意,但早已按捺不住躍躍欲試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期盼著雨前的新茶上市,讓春茶的清香喚醒我沉睡已久的生機勃勃。
如今,又到春茶飄香時,何不一起喝茶去?
自古以來,茶都被喻為圣潔高雅之物。所謂春茶,即越冬后茶樹第一次萌發(fā)的芽葉采制而成的茶葉。經(jīng)過一整個寒冬的營養(yǎng)積累,春茶不僅色澤翠綠,葉質(zhì)柔軟鮮嫩,而且營養(yǎng)豐富,沏出來的茶水格外清香爽口。
小時候,生活在秦巴山區(qū)的農(nóng)村,那里氣候溫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土壤有機質(zhì)豐富,是茶樹生長的理想場所,莊園里每家每戶都種有茶樹,人人皆愛喝春茶。屋前便有幾畝茶園,父親視之為至寶,像疼愛子女一般悉心照料,呵護有加。俗話說“雨前雨后采茶忙,嫩綠新抽一寸香”,意為清明節(jié)后谷雨前是采摘春茶的最佳時機。因此每到清明節(jié)前后,母親就興奮地進園采摘春茶。金黃色的陽光下,山野的清晨格外曼妙多姿,五彩斑斕的花兒星星點點裝飾著整座山,除了高處是蒼翠的樹木,山腰全是一茬茬的茶樹,遠遠望去,就象一條條碧綠的腰帶。春茶,經(jīng)過春雨的滋潤后,愈加的萌發(fā)、吐綠,鮮嫩滴翠的色澤在老葉的襯托下,盡顯青春活力。母親頭戴斗笠,背著茶簍,靈巧的雙手在茶樹頂端輕盈地上下飛舞,就似一幅清新靚麗的山水畫。不一會兒,竹簍里就盛滿了嫩綠勻稱的新芽。
晚上,父親端坐在灶堂燒火,母親則站在灶臺前炒茶。炒茶時,火候十分重要,要控制適當,如果過高,茶葉會出現(xiàn)焦邊,產(chǎn)生焦味,有損品質(zhì);火力過低,茶葉容易出現(xiàn)紅梗,也會影響品質(zhì)。母親不停地翻動著茶葉,只聽見鍋里噼里啪啦作響,濃濃的茶香瞬間便彌漫了整個院子,將鄉(xiāng)村的春夜浸染得濃郁而又令人沉醉。
通過采芽、殺青、揉捻、烘干等一系列的制作環(huán)節(jié)后,母親炒出來的春茶又香又嫩,而且保持了原汁原味,是現(xiàn)代機器所無法比擬的。忙完后,用沸騰的山泉水沖泡那一芽芽新綠,看著一芽芽新綠在水中上下翻動,輕柔地舒展,緩緩地落入杯底,泉水由無色漸漸變成了淡淡的綠色,茶香裊裊從杯中散發(fā)出來,慢慢從霧氣中向外漫溢,逐漸氤氳出清香的味道。那一刻,聞到的不僅是茶香,而是整個春天的氣息。茶好了,輕輕抿一口,清香宜人,沁人心脾,仿佛整個春天都進入了身體,讓浮躁的心變得和春天一樣透澈、清明。大學畢業(yè)后,我留在了大城市工作,雖說也喝過許多價格不菲的高檔茶,但總覺得沒有自家手工制作的茶香,因為那片片讓我魂牽夢縈的茶葉里,不僅傾注著父母辛勤的汗水和樸質(zhì)的愛,更飽含著在外游子濃濃的鄉(xiāng)愁和思念啊!
人常說,喝茶要講茶道。其實,對于我等凡夫俗子,不懂茶道又何妨?品茶如同品味人生,茶是汲取天地精華而孕育的靈物,小小的葉片在經(jīng)過了風吹雨打、霜寒雪凍后,方能孕育出奇特的芳香。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但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感恩之心,不去刻意計較生活中的得失,活得真實、活得淳樸、活得坦然,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和灑脫呢!
春去春來,茶又飄香,真想親手采摘一些新鮮的春茶,饋贈遠方的親朋摯友,就像唐時元稹在送別好友白居易的宴會上,即興賦的“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凈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一樣,讓這份問候拂去朋友心中的不快和陰霾;就像蘇軾留下的“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絕句一樣,讓友情就似這茶葉一樣,清香撲鼻,愈久彌香。
有時候,與其說人們?nèi)绱松钋械孛詰俅翰?,是因為春茶是歷經(jīng)了一個冬天的酷寒所迸發(fā)的美味,我倒更愿意相信:春茶是一種情結(jié),品味春茶,就是品味鄉(xiāng)愁。這不僅是人們對春天、對人生、對親朋好友的美好祝愿,也是一種最純樸高潔的生活姿態(tài)——健康、平淡、優(yōu)雅的生命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