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過完年,您真的不來了嗎?”近日,手機上一條來自支教學?!兾魇∮芰质袇潜ぶ袑W學生曉陽的微信消息打亂了李立峰的思緒,往昔點點滴滴涌上心頭……

第一次支教:帶動整個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

2018年10月,江蘇揚州儀征市陳集中學教師李立峰報名參加援陜支教,被派往榆林市吳堡縣吳堡中學教初中英語。剛到吳堡不久,李立峰就注意到,吳堡的學生肯吃苦,但由于交通閉塞,學生們接觸的知識面遠遠落后于城市里的同齡人。于是,他下定決心要為學生們打開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中考英語總分120分,當地學生平均分才40多分。面對這種現(xiàn)狀,李立峰通過一系列實踐、經驗總結及試題研究,逐漸摸索出陜西中考的命題特點,設計出了“低起點、小循環(huán)、多反饋”教學模式。他帶著學生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去聽、去說、去讀、去寫,再結合網絡短視頻,將枯燥的說教課堂變得生動起來。

支教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還要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拿出來與同事分享,以帶動整個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因此,李立峰常與吳堡當地教師一起討論教學、研究教材、編寫試題及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融合兩地的教學長處。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示范課和講座,李立峰指導的年輕教師在市、縣級教學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并且讓江蘇的成功教學模式逐漸在這里開花結果。

李立峰在支教學校上課

一年的支教生活很快結束了,李立峰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得到了學校、師生和家長的廣泛認可。吳堡中學校長宋秦瑞稱贊道:“李老師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充分發(fā)揮支教教師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探索教研教改新路,著力提升我校教師整體素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深受廣大家長和學生的喜愛?!眳潜たh教體局局長宋琦輝這樣評價李立峰:“李老師將江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了吳堡,并使其在學校乃至更大范圍內發(fā)揮輻射效應,實現(xiàn)東西部互利雙贏、共同發(fā)展?!睘榇耍瑓潜たh委、縣政府授予李立峰“優(yōu)秀支教老師”榮譽稱號。

第二次支教:攜妻女千里支教,詮釋愛與奉獻

2019年7月,李立峰完成了一個學年的支教,本應回到儀征,但在吳堡縣教育局的再三挽留下,他決定延長支教時間。這個決定得到了在儀征市儀化第三小學任教的妻子徐婷的全力支持,這次他們決定帶上10歲的女兒一起支教。

李立峰一家在黃河邊留影

徐婷來到陜北之后,全身心投入到吳堡第一完全小學的“傳幫帶”工作當中,將科學和快樂教學的理念帶到老師和學生心中。平時課堂上,她總是精心準備,認真講解,通過讓女兒現(xiàn)身說法改變孩子們的計算習慣。“支教生活雖然苦了點,但看到山里娃不斷進步,一家人就充滿了動力。”徐婷說。

陜北的冬天最冷的時候氣溫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他們擔心女兒受不了嚴寒,特意從家里給孩子帶來了厚實的羽絨服。細心的徐婷發(fā)現(xiàn)很多小朋友在嚴冬居然沒有羽絨服御寒。她將這一情況反饋給了家鄉(xiāng)的學校。在她的倡議下,儀征市儀化三小開展了“愛心傳遞、情暖冬日”的活動,成功為吳堡縣第一完全小學募集善款14000元、衣服近300件,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愛心“暖冬”。

學期結束,李立峰去妻子支教學校幫助她收拾回程物品,當妻子從教室里和學生告別出來時,全班的小朋友居然都追了出來,他們流著眼淚哭喊著:“徐老師不要走,留下來好不好,我們這里也蠻好的啊……”每每回憶起這一幕的時候,從教近20年的徐老師還是唏噓不已。

李立峰、徐婷夫婦離開陜北時,當地老師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我替班里的學生慶幸,他們遇到了值得一輩子去銘記的好老師;我也慶幸遇到一位好兄長、管理班級的好幫手、無話不談的好同事……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意不盡情,李老師,咱們后會有期。

第三次支教:最美逆行者,為山里孩子點亮夢想

2020年4月,不顧疫情危險,李立峰毅然第三次踏上這片他心中眷戀著的黃土地。今年他帶的是畢業(yè)班,在緊張備戰(zhàn)中考之余,他的目光也投向了一部分無望考上高中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因為家庭和自身等多種原因,很難被高中錄取。他召集這些孩子,耐心和他們交流,在了解詳細的情況之后,李立峰告訴學生:“現(xiàn)在國家倡導‘工匠精神’,職業(yè)教育并非是無奈之下的選擇,是完全可以走出不一樣的精彩。在東部地區(qū),優(yōu)秀的藍領人才一樣有著不菲的收入?!彼麕椭鷮W生依據自身愛好和實際情況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鼓勵他們勇敢地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隨后,他又找來蘇陜協(xié)作的一些政策性幫扶文件,耐心地和前來咨詢的家長交流,并邀請家鄉(xiāng)技師類學院和在蘇陜協(xié)作企業(yè)就業(yè)的學生來到吳堡中學進行招生宣傳,李立峰用博大的愛為山里孩子點亮了一盞盞夢想之燈。

看著手中剛拍的畢業(yè)照,他默默地鼓勵自己,在最后的這段時間里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崗,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陜北的親人們,從長江奔向黃河,堅守教育初心不變。李立峰說,“我們這個家庭是蘇陜協(xié)作大背景下的一朵小浪花,希望通過我和我愛人以及接下來優(yōu)秀支教老師的努力,能夠讓當地孩子享受到江蘇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也能夠讓當地的老師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最終實現(xiàn)‘扶貧先扶智,扶貧先扶志’這樣一個目標?!?/p>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