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原則上來講就是讓學生能夠從書本中學到知識,并且能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學習其實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對學生而言知識的吸收需要很長的時間,學習效果與周圍環(huán)境密切相關。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時的表現有很大的影響。學生通過課本獲得的知識只是學習的一部分,自身所具有的經驗才是影響學習效果的根本原因。

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談起

在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下,學習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自身未來發(fā)展息息相關。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對學生來說各有利弊,它為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但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卻使課堂教學出現了問題。課堂教學如果太過于依賴課本內容,而忽略了學生的理解與認知特點,教學難度就會略大,教學過程也較為復雜。因此,教師應根據所講內容創(chuàng)設不一樣的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這樣學生的課堂學習就變成了從未知到知之的學習過程。這種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計以下教學活動。

活動一:生活中的數(可愛的校園,快樂的校園,玩具)。

要求:讓學生比較動物樂園里動物的高矮,預估它們的重量。

交流:你是通過什么方法進行比較的?你是如何認識高矮與重量的?

活動二: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加減法。例如,有幾只鉛筆,有幾輛車子,摘了多少個果子,小貓吃了多少條魚,猜數游戲進行了幾輪,可愛的企鵝有幾只,操場上有多少學生等。

要求:訓練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要求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加減法運算。

交流:你有沒有簡便的計算方法?你是怎樣記住計算規(guī)律的?

創(chuàng)意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完成任務。

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認知參與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嘗試闡述自己的觀點,說說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再根據自己的認知與經驗動手實踐。學生動手操作后就可以與其他學生交流學習方法了,對提升他們自身的知識體系很有利。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講解就不再是簡單地說教了。美國著名教育家奧蘇伯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毕嚓P教師編寫教材基礎部分時,他們通常會事先了解這一階段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然后再根據他們的知識儲備編寫教材。事實上,學生學習數學的經驗已經形成固定形態(tài)了,僅僅依靠幾堂課是難以改變的,對于某些數學知識,他們早已有了自己的理解不易受教師的影響,這種情況使得教學內容的設置忽略了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教學進度。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已有經驗對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的設置影響很大。

二、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

小學數學涉及數與形的概念往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正所謂“越是簡單的往往越是本質的”,而越接近本質的事物抽象性也往往越強。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經驗設置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巧妙地利用自身已有經驗,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真正從本質上理解問題。

例如,在教學“搭配中的學問”時,教師可以以生活中常見的做飯配菜為例,讓學生根據已經確定的菜的種類選擇自己的搭配方式。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搭配的方法,對提升學生的搭配能力很有幫助。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搭配能力不需要多么強,但他們要對搭配有印象。這種菜品的搭配問題就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的,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相應的思維訓練的,這樣的課程設置對學生來說是巧妙得當的。

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要用深刻的語言影響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但就算教師做了所能做的一切,真正的改變還是要讓學生從內心上接受。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改變他們的學習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 湖北省利川市第一民族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