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語文教師才可以寫作,發(fā)表和出版。任何人都可以寫作,只要你想?!?/p>

“筆耕不輟是教師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徑?!?/p>

兩場線上教育寫作專題培訓會結束后,這兩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小時候喜歡寫作,還曾在寫作中獲得榮譽,然而大學時我的專業(yè)——英語翻譯,成了我為自己懶惰開脫的借口。昨日兩場以《教學研究與專業(yè)寫作》和《教研寫作漫談》為主題的思維盛宴中的這兩句話此時依然在我腦海里盤旋。我校不少同事和前輩也正在以身垂范,為我們后來者做好表率,身為初出茅廬的青年教師,我不僅必須要寫,還要堅持寫下去。

初入鐵中,在領導同事們的帶動下,我開始嘗試寫作并向編輯部投稿,但都以失敗告終,加之工作繁忙也逐漸失去信心,也沒有潛心鉆研,對失敗的原因依舊百思不得其解。

昨天,兩場寫作主題的論壇讓我恍然大悟。對過去的寫作二三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錯失了寫作話題——首創(chuàng)。李旭山老師分享的寫作原則中說:提出首創(chuàng),占領制高點,這個至關重要。2019年暑假,電視劇《小歡喜》頗受關注和爭議,我也加入了追劇的行列。當時我就對彈幕中大家對宋倩、童文潔、劉靜三個家庭教育方式的評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寫一篇文章來談論這個話題,可是腦中那個懶惰小人又出現(xiàn)了,它問我:劇終寫是不是更好?現(xiàn)在是不是太以偏概全了?過了不到三天,我在《教育博覽》和《人民教育》看到了來自一位大家的文章——《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我與文中很多觀點其實是完全一致的,當時才明白自己錯失了良機。只是,機會不屬于沒有行動力的人。

其次,我忽略了寫作素材——常規(guī)。分享中說道:抓住疑惑,解決難題。只要對自己有認識,現(xiàn)成結論不滿意,就是教研機會。以前曾經以為只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件才能登上網絡和報刊,卻忽略了沒有小事件,哪有大智慧。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明白: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育對象,教師成長,教育發(fā)展都可以是寫作內容,寫作內容沒有局限,一段隨筆是寫,一篇論文也是寫,寫得多,改得多,終能寫出我所想。

最后,我忽略了寫作技巧——歸納。兩位專家都說:專業(yè)寫作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沒有一本著作會告訴你這個規(guī)范具體是什么,因此歸納就尤為重要,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思考和記錄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每一次事件和成長,將這些歸納為論證、案例。此外,稿件投放的平臺、欄目;不同寫作類型的要求;不同風格文章的格式,這都值得深思和歸納,時刻歸納和搜集無疑是最好的厚積薄發(fā)。

關于寫作,還有一點至關重要——真情實感。凝練和精簡固然重要,真情實感是關鍵?;叵肫鹱约憾嗄甑陌嘀魅紊模谂c學生談話時,最有效的語言往往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肺腑之言。教育寫作是一種無聲的交流,只是交流的對象不同罷了。要讓己所思所言觸人心弦,發(fā)自內心的真誠和熱情是必不可少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實踐和成長的結合,必將造就出質的升華。作為一名非語文專業(yè)的教師,筆耕不輟也是我追求的優(yōu)秀習慣,無畏艱辛,無畏結局,只追求用這種優(yōu)雅的方式做最真實的自己。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