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升學生踐行力的方法研究”,編號:SGH20Y0197階段性研究成果。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的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從小就一直接受的教育,很多道理學生不是不明白,而是缺乏踐行力。而提升學生踐行力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在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學生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認同,才能夠轉化為行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知和行兩個角度深化學生的認知,為學生的踐行提供精神動力。

一、感悟反思,升華認同

當前的初中生成長于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與繁榮的時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各方面的建設也取得了矚目成就。由于長期處于發(fā)展與繁榮中,學生可能會認為國家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是理所當然,從而難以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自身成長的積極意義和價值,不利于培育他們高水平的政治認同。基于此,教師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學深度,引導學生在深度思考與體驗中增進政治認同,踐行愛國行為。

1.在反思中生成愛國情懷

學生的親身經歷與生活體驗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必須讓學生體會到國家與自身的密切關系,尤其是國家對于自身利益的保障。這就需要著眼于學生的切身體驗,從對日常體驗的反思中更容易生成具有持久性的愛國情懷。

在“國家好,大家才會好”的教學中,我以話題“談談你的煩惱”導入,學生從親子關系、學業(yè)負擔、人際交往等角度談了許多,我接著追問:“請大家概括出產生這些不同煩惱的共同基礎”,學生面露難色。我繼續(xù)引導:“這些煩惱均建立在大家擁有生命健康、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可以稱之為“幸福的煩惱”。讓我們的眼光從國內轉移到國外,看看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同齡人的煩惱,這些同齡人可能隨時會面臨死亡、饑荒、瘟疫等威脅。提出問題:同樣是同齡人,為什么各自的煩惱會如此不同呢?學生紛紛表示,所處的國家不一樣,正是因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才會擁有幸福的生活。相機導入到本課主題:國家好,大家才會好。通過對日常體驗的反思,引導學生在親身經歷中體會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幸福與自豪,愛國情感油然而生。

2.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責任擔當

教材在每一單元主題下設置若干課,處于同一單元主題之下的課與課之間必然存在某種聯(lián)系。教師可以通過在新課與舊課之間設置銜接問題,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促進學生踐行所學,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八年級上冊第八課的課題是“國家利益至上”,第九課的課題是“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這兩個課題均屬于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范疇?;趦烧n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設置銜接問題:國家核心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國家安全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有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家統(tǒng)一、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wěn)定、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保障,既然國家核心利益不止一個方面,那么為什么要將國家安全單獨作為一課來學習呢?通過持續(xù)的師生對話,得出結論:國家安全是實現(xiàn)其余方面國家利益的重要保障,一旦喪失國家安全,那么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家統(tǒng)一等核心利益均會遭到破壞。在課時之間設置銜接問題,激發(fā)學生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的危機意識,對于引導學生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切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3.在對比差異中促進知行合一

如果僅從憲法條文來看,1947年國民政府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也規(guī)定了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xiàn)的措施,但是憲法所規(guī)定的民主自由并沒有得到貫徹落實。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學生初讀這句話時很難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意,通過對比不同憲法之間的差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憲法真正得到落實,才能防止出現(xiàn)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xiàn)象,所以我國建立了一整套確保憲法實施的制度體系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史料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公民權利來之不易,樹立學生的權利意識,對于違背憲法精神和規(guī)定的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監(jiān)督,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憲法實施、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堅決維護憲法的權威。在對比差異中可以看到憲法實施的重要價值,從而引導學生在行動中自覺維護憲法權威,做到知行合一。

二、高起低落,明理導行

現(xiàn)以七年級上冊第十課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學為例,加以說明。如果嚴格按照教材順序講,落腳點重點在于使學生認識到人生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但是當前學生還沒有足夠能力承擔責任和奉獻社會。我在教學中倒置教材順序,使學生明白無論是平凡生命創(chuàng)造偉大,還是關切他人均建立在個人生命充盈的基礎上,進而引導學生不負韶華,通過刻苦學習增強本領,提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能力。

1.在思想洗禮中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學沖擊學生心靈,直擊學生內心深處,在情感共鳴中深化學生的認知。設置情境:2020年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的青年中既有教師、快遞員、消防員,又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yī)護人員、科研人員、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的建設者,更有為抗疫獻出寶貴生命的醫(yī)務工作者、警察、救援隊員等。

首先,指導學生概括這些從事不同行業(yè)人們的共同特征,這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從而引導學生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做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時應該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

之后,請學生辯論這些獲獎者是平凡的人還是偉大的人,學生辯論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談談平凡和偉大的辯證關系,最后引用習近平2019年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由于學生容易把平凡等同于平庸,所以就會割裂平凡與偉大的關系,因此我們設計辯論形式,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偉大雖然出自平凡,但平凡一定可以造就偉大嗎?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白平凡只是造就偉大的必要條件,并不是充分條件。那么還需要哪些條件呢?這就進入到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2.在榜樣學習中增強社會責任感

七年級學生的行為可塑性極強,因而需要在他們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出適當指導,這就離不開榜樣的力量。設置情境:汪勇本是一名快遞員,2020年除夕,汪勇成為一名志愿司機,開始免費接送武漢金銀潭醫(yī)院下夜班的醫(yī)護人員。之后,他開始召集更多的人,幫助解決金銀潭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的通勤、吃飯等生活問題。由于汪勇在非常時期的突出表現(xiàn),他在復工后被公司火速提拔為管理四個網點的經理。

首先,請學生回答兩個問題: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汪勇在非常時期的表現(xiàn),你會選擇什么?汪勇的故事對你有什么觸動?學生回答之后,繼續(xù)設置情境:新冠疫情發(fā)生以來,社會各界馳援武漢的例子,如醫(yī)護人員主動請戰(zhàn)、各類物資捐助、快遞小哥汪勇免費接送金銀潭醫(yī)院下夜班的醫(yī)護人員等,再請學生概括出這些具體行為的共同特征。

利用生活實例幫助學生感悟關切他人就在我們身邊,同時也讓學生看到關切的力量也是我國疫情防控工作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悟關切的作用。在我國疫情防控工作中,關切他人的現(xiàn)象雖然很普遍,但是也不乏存在著對他人冷漠甚至歧視的現(xiàn)象。受負面社會現(xiàn)象影響,學生容易帶著懷疑的心態(tài)去看待需要被關切的對象,僅有關切他人的認識而無行動。在此,我們需要給學生強調的是,由于一些訛詐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不敢”確實是部分人在關切他人時的真實心態(tài)。如何化解不敢的心態(tài)呢?我們可向學生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84條規(guī)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边M而堅定學生關切他人的意愿和行動。

3.在努力奮斗中增強服務本領

鑒于關切他人是需要一定能力的,因而要使學生一方面認識到盡己所能去關切他人;另一方面要激勵學生刻苦學習,提升能力以增強關切他人的本領,在他人需要關切時做到有心有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學校迎來了復課。我問學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同學們作出了哪些貢獻呢?學生回答的要點主要有:不出門、做好個人衛(wèi)生、不制造和不傳播謠言、不吃野生動物等。我反饋說: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自我防護,大家能否去定點醫(yī)院提供志愿服務?學生啞然失笑,表示自己有心無力。

作為學生,難道無法為疫情防控作出更大貢獻嗎?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心中的五味雜陳。對于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兩大疫情的產生及防控工作,很多學生尚未出生或者尚未成年,既沒有造成疫情的產生,也沒有能力防控疫情的蔓延。因而,我們能夠作出的最大貢獻應該是防止在未來再次爆發(fā)類似疫情?;诒敬我咔榉揽毓ぷ髦械慕涷灪徒逃?,引導學生從德、才兩個方面提升自己,啟示學生只有刻苦學習,在增強自己能力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關切他人和奉獻社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思考與體驗,將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貫穿于提升學生踐行力的培育中,在潤物無聲中使學生切實感受學科知識對自身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從而將所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單位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